略论老庄的复归思想
发布时间:2021-11-28 19:13
关于老庄思想的研究,着眼点很多,各种著述十分丰富,可谓见仁见智。而本文则侧重于对老子和庄子的复归思想做一些探讨。“复归”这一概念,并非后人所新创,我们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可以明确地看到关于复归的言论。如“复归其根”,“复归于朴”,“复归其明”,“复归于无物”等。《庄子》中亦有许多相似言论,呼吁人们返本以复初。 本文以“略论老庄的复归思想”为题展开论述。现将其主要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分述如下: 序言,简要介绍了目前老庄思想研究中关于复归问题的研究现状,道出本文提出“老庄复归思想”这一命题的原由,同时略述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说明研究“老庄复归思想”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对老庄复归思想中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如复归于“无”,“朴”,“一”等分别加以剖析和探研。在这部分内容中,将对老庄著作中与复归思想有关的一些较难理解的或比较重要的问题加以专门的探讨。例如:“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问题,“无为”的问题,“万物齐一”的问题等等。使读者在文章开头部分即能领略到老庄复归思想的精髓。 文章第二部分,在前面分析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老庄复...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序言
一、 老庄复归思想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 复归于“无”
1 “无○之○”
2 关于“无为”
3 “无为法则”与“仁义礼法”之辩
(二) 复归于“一”
1 老子的重“一”观点
2 庄子的“万物齐一”
(三) 复归于“朴”
二、 老庄复归思想的核心
(一) 复归的终极目标
(二) 终极目标与“无”、“朴”和“一”的内在关联
三、 老庄的人格复归思想
(一) 老子的“复归于婴儿”的思想
(二) 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
(三) 人格复归中的“仁义”与“自然”的问题
四、 老庄的社会复归思想
(一) 老庄理想社会之分析
(二) 老庄社会复归思想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表或撰写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究竟何处来与归——弗格森创造神学与科学和哲学的对话[J]. 刘光耀. 襄樊学院学报. 2002(06)
[2]哲学:向人本真存在的复归[J]. 吕 翔.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1(01)
[3]《老子指归》“道开虚无”的自然哲学[J]. 张运华.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4]人性的扭曲 变异与复归[J]. 权绘锦. 甘肃高师学报. 1999(06)
[5]自然人化与人性的复归[J]. 禹志云.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9(03)
[6]自我意识的丧失与复归——罗洛·梅人学思想探微[J]. 邢占军. 理论学刊. 1998(06)
[7]试论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复归[J]. 任金秋.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8(01)
[8]返本归真:真己与自为──王阳明与萨特的伦理哲学之比较[J]. 王路平. 中国哲学史. 1997(04)
[9]自然主体性的复归[J]. 谢光前.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1)
本文编号:3524991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序言
一、 老庄复归思想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 复归于“无”
1 “无○之○”
2 关于“无为”
3 “无为法则”与“仁义礼法”之辩
(二) 复归于“一”
1 老子的重“一”观点
2 庄子的“万物齐一”
(三) 复归于“朴”
二、 老庄复归思想的核心
(一) 复归的终极目标
(二) 终极目标与“无”、“朴”和“一”的内在关联
三、 老庄的人格复归思想
(一) 老子的“复归于婴儿”的思想
(二) 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
(三) 人格复归中的“仁义”与“自然”的问题
四、 老庄的社会复归思想
(一) 老庄理想社会之分析
(二) 老庄社会复归思想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表或撰写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究竟何处来与归——弗格森创造神学与科学和哲学的对话[J]. 刘光耀. 襄樊学院学报. 2002(06)
[2]哲学:向人本真存在的复归[J]. 吕 翔.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1(01)
[3]《老子指归》“道开虚无”的自然哲学[J]. 张运华.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4]人性的扭曲 变异与复归[J]. 权绘锦. 甘肃高师学报. 1999(06)
[5]自然人化与人性的复归[J]. 禹志云.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9(03)
[6]自我意识的丧失与复归——罗洛·梅人学思想探微[J]. 邢占军. 理论学刊. 1998(06)
[7]试论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复归[J]. 任金秋.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8(01)
[8]返本归真:真己与自为──王阳明与萨特的伦理哲学之比较[J]. 王路平. 中国哲学史. 1997(04)
[9]自然主体性的复归[J]. 谢光前.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1)
本文编号:3524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2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