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心灵哲学中的命题态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14:11

  本文关键词:心灵哲学中的命题态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罗素将命题态度引入哲学和逻辑学,学界对命题态度的研究便从未停息,这些讨论发生在逻辑学、语义学、心灵哲学等哲学分支。而在心灵哲学中,与传统的身心问题、意识与意向性等问题相比,命题态度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被赋予重要的地位。言语交谈不仅能够表达思想、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交流情感,表达主体对于某事物的心理倾向。在谈话中,,我们不仅需要明白对方语词中的含义,更要理解谈话者表达的态度。同时,我们也要表达自身关于某事物的态度。命题态度与人的情感相关,准确地说,命题态度体现着人的心理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命题态度的研究不容忽视。 本文以命题态度为研究对象,在心灵哲学的视角下研究命题态度的相关问题,通过心理意向性来把握命题态度的含义,并对命题态度的地位及具体的归属过程进行讨论。 对命题态度含义的理解将从心理状态入手。人的心理状态分为意识与意向性两类,命题态度是心理意向性最重要的一种形式,而意识与意向性是不可分割的。本文第一章将讨论命题态度与意向性,兼论意识与意向性的关系,从而确定命题态度的含义。命题态度的地位分别体现在命题态度对行为的解释预测功能以及命题态度是否实在的问题,我们将在第二章进行讨论。对前者的研究将从民间心理学入手,同时对该理论中的弊端进行探讨。民间心理学三大理论对于行为解释的分歧主要在于,命题态度在解释行为的过程中是否遵循固定的理论。在三大理论之外,有观点认为命题态度对行为不具有解释作用。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命题态度是能够解释行为的。此外,命题态度的地位还体现在其是否实在,即能否为命题态度找到合适的位置。我们将介绍两个理论,意向实在论与意向工具论。对命题态度最后一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具体的归属过程,即命题态度解释行为的过程及其自我归属。在第三章中,对命题态度在行为解释中的其他具体体现则在自然主义的视角下进行分析,研究将在三个维度进行,分别为行为维度、神经生理维度及社会历史维度。我们将了解命题态度在解释行为时的表现、方式及影响因素。命题态度的自我归属作为命题态度解释过程的补充,将在第二节进行讨论,我们将介绍一种新型理论——监视机制理论,从而解决命题态度的认知问题,同时针对该理论的不足之处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命题态度 心灵哲学 意向性 归属 监视机制理论 民间心理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第1章 命题态度的含义15-20
  • 1.1 命题态度与心理意向性15-16
  • 1.1.1 心理状态与心理意向性15
  • 1.1.2 命题态度与心理意向性15-16
  • 1.2 意识与意向性16-18
  • 1.2.1 分离主义17
  • 1.2.2 意向性基本论17-18
  • 1.2.3 意识基本论18
  • 1.3 本章小结18-20
  • 第2章 命题态度的地位20-26
  • 2.1 民间心理学理论20-23
  • 2.1.1 理论—理论20-21
  • 2.1.2 模仿理论21-22
  • 2.1.3 混合论22-23
  • 2.2 命题态度是否实在23-24
  • 2.2.1 意向实在论23-24
  • 2.2.2 意向工具论24
  • 2.3 本章小结24-26
  • 第3章 命题态度的归属过程26-33
  • 3.1 自然主义视角下的分析————命题态度如何解释行为26-30
  • 3.2 监视机制理论——命题态度的自我归属30-32
  • 3.2.1 背景理论30-31
  • 3.2.2 MM 理论31-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新民;民间心理学及其阐释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心灵哲学中的命题态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2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