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日本朱子学的确立
发布时间:2021-12-11 11:06
本文以日本朱子学本身为研究中心,借此恢复日本朱子学在其确立过程中应有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朱子学在日本中世的存在情况,探究近世初期日本朱子学者如何产生,探究日本朱子学面向日本社会的本土化策略,探究日本朱子学制度化存在方式如何确立,以及探究日本朱子学在其确立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哲学自觉,可以看出,日本朱子学通过其承载者日本朱子学者主动和有意识地向近世日本社会相关层面进行辐射,在这些层面上建立起与日本朱子学意义和事实上的关联,这样日本朱子学在近世社会创造出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的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甚至是制度空间,从而使得日本朱子学在近世日本得以确立。另外,日本朱子学在近世日本的确立过程,对于近世日本社会而言,由于日本朱子学者使得日本朱子学与近世日本相关层面建立关联,这样日本朱子学作为一种现世的伦理价值体系,成为近世日本社会思想动力材料,成为江户时代日本人把握世界、建构自我认同乃至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和工具。日本朱子学作为一种软性的思想力量开始对近世日本社会发展施加影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2章 朱子学在日本中世的依附性存在
2.1 日本临济禅宗的确立与禅儒一致构造
2.1.1 中国朱子学的形成与日本儒学的衰落
2.1.2 日本临济禅宗的确立方式与朱子学进入日本
2.2 最初日本禅儒一致构造下朱子学的否定性存在
2.2.1 日本思想环境与日本禅僧对朱子学的单向度界定
2.2.2 日本禅僧对朱子学的驳斥
2.2.3 日本禅僧对朱子学的漠视
2.3 日本禅儒一致构造的调适与朱子学被接受
2.3.1 日本禅儒一致构造的调适与变形
2.3.2 禅僧对朱子学的接受和研究
2.4 日本禅儒一致构造与以往日本儒学基础的“互动”
2.4.1 日本后王朝时代的儒学构造
2.4.2 五山禅僧与博士家儒学的“互动”
2.5 小结
第3章 日本朱子学者的产生
3.1 战国时代末期日本与朱子学的距离
3.1.1 非轴心文明与“天道”思想
3.1.2 五山禅僧、博士家与朱子学的距离
3.2 藤原惺窝作为朱子学者的产生
3.2.1 “排佛归儒”与藤原惺窝作为朱子学者的产生
3.2.2 朱子学与藤原惺窝的思想重心
3.3 林罗山作为朱子学者的产生
3.3.1 对林罗山的评价
3.3.2 庆长7年与林罗山作为朱子学者的产生
3.4 江户初期朱子学者阶层与日本社会
3.5 小结
第4章 日本朱子学的本土化策略
4.1 日本朱子学与排佛论
4.1.1 近世以前日本佛教与儒学的关系
4.1.2 日本朱子学者的排佛论
4.2 日本朱子学向日本历史和神道的辐射
4.2.1 日本朱子学与日本历史
4.2.2 日本朱子学与日本神道
4.3 日本朱子学视野中的日本与中国
4.4 小结
第5章 日本朱子学制度化存在方式的确立
5.1 德川幕府视野中的日本朱子学
5.2 林罗山在德川幕僚政治中的崛起
5.2.1 德川家康时期的林罗山
5.2.2 德川家光时期的林罗山
5.3 林家朱子学的官学化
5.3.1 林罗山后人官位的世袭化
5.3.2 林家学校向幕府直辖学校的转化
5.4 藩校的成立
5.5 小结
第6章 日本朱子学的哲学自觉
6.1 藤原惺窝的哲学展开
6.1.1 藤原惺窝与姜流交往前后的哲学思想
6.1.2 藤原惺窝与林罗山交往中所体现的哲学特征
6.1.3 藤原惺窝的哲学偏向
6.2 林罗山朱子哲学思想的展开
6.2.1 林罗山的哲学自觉与理气论
6.2.2 林罗山的哲学自觉与性情论
6.3 山崎暗斋朱子哲学思想的展开
6.3.1 山崎暗斋对朱子哲学的研读与整理
6.3.2 山崎暗斋的哲学偏向
6.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禅儒一致构造与中世日本朱子学[J]. 陈景彦,王玉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6)
[2]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对儒学的态度[J]. 陈景彦. 东北亚论坛. 2008(04)
[3]日本儒学本土化历程及特色[J]. 张波. 东疆学刊. 2008(02)
[4]德川幕府与朱子学——德川幕府对理想政治秩序和社会规范的探求[J]. 周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2)
[5]论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的兴盛与文学平民化倾向[J]. 刘炳范. 孔子研究. 2008(02)
[6]程朱理学传入日本与林罗山的儒家神道观[J]. 王金林. 日本研究. 2008(01)
[7]江户初期禅僧对“朱子学”的皈依与“脱佛入儒”[J]. 王明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8]华侨与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J]. 李未醉,吴长庚. 安徽史学. 2007(06)
[9]寻找儒学者姜沆的足迹[J]. 村上恒夫,栾兆玉. 东疆学刊. 2007(02)
[10]朱子学的日本化与兰学的兴起[J]. 王玉强. 东北亚论坛. 2007(02)
本文编号:353456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2章 朱子学在日本中世的依附性存在
2.1 日本临济禅宗的确立与禅儒一致构造
2.1.1 中国朱子学的形成与日本儒学的衰落
2.1.2 日本临济禅宗的确立方式与朱子学进入日本
2.2 最初日本禅儒一致构造下朱子学的否定性存在
2.2.1 日本思想环境与日本禅僧对朱子学的单向度界定
2.2.2 日本禅僧对朱子学的驳斥
2.2.3 日本禅僧对朱子学的漠视
2.3 日本禅儒一致构造的调适与朱子学被接受
2.3.1 日本禅儒一致构造的调适与变形
2.3.2 禅僧对朱子学的接受和研究
2.4 日本禅儒一致构造与以往日本儒学基础的“互动”
2.4.1 日本后王朝时代的儒学构造
2.4.2 五山禅僧与博士家儒学的“互动”
2.5 小结
第3章 日本朱子学者的产生
3.1 战国时代末期日本与朱子学的距离
3.1.1 非轴心文明与“天道”思想
3.1.2 五山禅僧、博士家与朱子学的距离
3.2 藤原惺窝作为朱子学者的产生
3.2.1 “排佛归儒”与藤原惺窝作为朱子学者的产生
3.2.2 朱子学与藤原惺窝的思想重心
3.3 林罗山作为朱子学者的产生
3.3.1 对林罗山的评价
3.3.2 庆长7年与林罗山作为朱子学者的产生
3.4 江户初期朱子学者阶层与日本社会
3.5 小结
第4章 日本朱子学的本土化策略
4.1 日本朱子学与排佛论
4.1.1 近世以前日本佛教与儒学的关系
4.1.2 日本朱子学者的排佛论
4.2 日本朱子学向日本历史和神道的辐射
4.2.1 日本朱子学与日本历史
4.2.2 日本朱子学与日本神道
4.3 日本朱子学视野中的日本与中国
4.4 小结
第5章 日本朱子学制度化存在方式的确立
5.1 德川幕府视野中的日本朱子学
5.2 林罗山在德川幕僚政治中的崛起
5.2.1 德川家康时期的林罗山
5.2.2 德川家光时期的林罗山
5.3 林家朱子学的官学化
5.3.1 林罗山后人官位的世袭化
5.3.2 林家学校向幕府直辖学校的转化
5.4 藩校的成立
5.5 小结
第6章 日本朱子学的哲学自觉
6.1 藤原惺窝的哲学展开
6.1.1 藤原惺窝与姜流交往前后的哲学思想
6.1.2 藤原惺窝与林罗山交往中所体现的哲学特征
6.1.3 藤原惺窝的哲学偏向
6.2 林罗山朱子哲学思想的展开
6.2.1 林罗山的哲学自觉与理气论
6.2.2 林罗山的哲学自觉与性情论
6.3 山崎暗斋朱子哲学思想的展开
6.3.1 山崎暗斋对朱子哲学的研读与整理
6.3.2 山崎暗斋的哲学偏向
6.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禅儒一致构造与中世日本朱子学[J]. 陈景彦,王玉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6)
[2]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对儒学的态度[J]. 陈景彦. 东北亚论坛. 2008(04)
[3]日本儒学本土化历程及特色[J]. 张波. 东疆学刊. 2008(02)
[4]德川幕府与朱子学——德川幕府对理想政治秩序和社会规范的探求[J]. 周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2)
[5]论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的兴盛与文学平民化倾向[J]. 刘炳范. 孔子研究. 2008(02)
[6]程朱理学传入日本与林罗山的儒家神道观[J]. 王金林. 日本研究. 2008(01)
[7]江户初期禅僧对“朱子学”的皈依与“脱佛入儒”[J]. 王明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8]华侨与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J]. 李未醉,吴长庚. 安徽史学. 2007(06)
[9]寻找儒学者姜沆的足迹[J]. 村上恒夫,栾兆玉. 东疆学刊. 2007(02)
[10]朱子学的日本化与兰学的兴起[J]. 王玉强. 东北亚论坛. 2007(02)
本文编号:3534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3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