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唐书·儒学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7 22:55
两《唐书·儒学传》是研究唐代儒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内容涉及本朝儒学发展概貌,大儒行迹,经学文献的传注情况、礼制流变和官学私学的发展。对两《唐书·儒学传》从书法、选人、史料来源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唐代经学史、教育史的认识和理解。从正史儒学传书法传承的角度看,分析两唐书《儒学传》的书法的演进过程,追溯唐代之前编写的正史,尤其是《史记·儒林列传》、《汉书·儒林传》和《后汉书·儒林传》等奠定杂传书写范式的“前三史”尤为必要。《史记·儒林列传》,展示了儒家获得独尊地位之后,大批儒者进入体制的机遇与困境。在书法上,以“作为官员的儒者”、“作为节义操行典范的儒者”和“相对缺乏行政才干的政务执行者”三个维度摹写人物;《汉书·儒林传》在书法上尤为注重门派与师法,重视关于学术传授系统的记录;《后汉书·儒林传》的选人标准出现了重大变化,即传主不再一定有学官或师傅官的仕宦履历,出身布衣、开设私学的经师大量入选。同时关于师法和学术派别的记载大幅减少。前三史后,《儒林传》的书法基本固定下来,变化的仅是结合时代的经学发展趋向的一些选人调整。如,《魏书·儒林传》就加入了推动儒道融合和释儒融合...
【文章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9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前人研究概述
一 传主时代的经学发展情况
二 传主时代的儒学教育情况
三 前代儒者类传书法研究情况
第一章 前代儒者类传的书法发展及其对两《唐书·儒学传》的影响
第一节 《史记》的书法及影响:儒者的体制化
第二节 《汉书》的书法及影响:门派与师法
第三节 《后汉书》的书法及影响:官私学并重与师法模糊化
第四节 《魏书》的书法及影响:南北分经与调和三教
第二章 两《唐书·儒学传》的主旨与选人
第一节 序文所见两《唐书·儒学传》编修主旨及异同
第二节 两《唐书·儒学传》儒者收录情况及活跃时间表
第三节 两《唐书·儒学传》选人标准分析
一 《旧唐书·儒学传》的收录标准
二 《新唐书·儒学传》的收录标准
第三章 两《唐书·儒学传》的价值及影响
第一节 《旧唐书·儒学传》与《新唐书·儒学传》的编修特点
第二节 两《唐书·儒学传》的史料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 两《唐书·儒学传》作为学术史的缺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儒学权威失坠表现及原因分析 [J]. 刘亮红. 长沙大学学报. 2016(03)
[2]《史记·儒林列传》与《汉书·儒林传》比较研究 [J]. 王展妮.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08)
[3]唐代儒者的政治关怀及其现代反思——以两唐书《儒学传》为中心的考察 [J]. 朱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4]《新唐书·儒学传》对学术史的隐没 [J]. 蒋晓光.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09)
[5]唐代明经科试的体系、方式及其地位变化 [J]. 俞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6]论唐代《昭明文选》影响之二途 [J]. 刘鹏. 求是学刊. 2010(03)
[7]唐代乡学性质考论 [J]. 宋社洪.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4)
[8]《显庆礼》与武则天 [J]. 吴丽娱. 唐史论丛. 2008(00)
[9]论南北朝至唐初的儒学传播方式及其特点 [J]. 陈磊. 史林. 2005(06)
[10]宋初经学的转型与欧阳修经学的特点 [J]. 曾建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博士论文
[1]中晚唐经学研究[D]. 张巍.山东大学. 2008
[2]论柳宗元与儒学复兴[D]. 李伏清.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欧阳修经学思想研究[D]. 曾建林.浙江大学. 2007
[4]《孝经注疏》研究[D]. 陈一风.华中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汉书·儒林传》研究[D]. 刘萌.河南师范大学. 2015
[2]《后汉书·儒林传》考论并补遗[D]. 王正一.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1111
【文章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9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前人研究概述
一 传主时代的经学发展情况
二 传主时代的儒学教育情况
三 前代儒者类传书法研究情况
第一章 前代儒者类传的书法发展及其对两《唐书·儒学传》的影响
第一节 《史记》的书法及影响:儒者的体制化
第二节 《汉书》的书法及影响:门派与师法
第三节 《后汉书》的书法及影响:官私学并重与师法模糊化
第四节 《魏书》的书法及影响:南北分经与调和三教
第二章 两《唐书·儒学传》的主旨与选人
第一节 序文所见两《唐书·儒学传》编修主旨及异同
第二节 两《唐书·儒学传》儒者收录情况及活跃时间表
第三节 两《唐书·儒学传》选人标准分析
一 《旧唐书·儒学传》的收录标准
二 《新唐书·儒学传》的收录标准
第三章 两《唐书·儒学传》的价值及影响
第一节 《旧唐书·儒学传》与《新唐书·儒学传》的编修特点
第二节 两《唐书·儒学传》的史料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 两《唐书·儒学传》作为学术史的缺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儒学权威失坠表现及原因分析 [J]. 刘亮红. 长沙大学学报. 2016(03)
[2]《史记·儒林列传》与《汉书·儒林传》比较研究 [J]. 王展妮.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08)
[3]唐代儒者的政治关怀及其现代反思——以两唐书《儒学传》为中心的考察 [J]. 朱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4]《新唐书·儒学传》对学术史的隐没 [J]. 蒋晓光.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09)
[5]唐代明经科试的体系、方式及其地位变化 [J]. 俞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6]论唐代《昭明文选》影响之二途 [J]. 刘鹏. 求是学刊. 2010(03)
[7]唐代乡学性质考论 [J]. 宋社洪.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4)
[8]《显庆礼》与武则天 [J]. 吴丽娱. 唐史论丛. 2008(00)
[9]论南北朝至唐初的儒学传播方式及其特点 [J]. 陈磊. 史林. 2005(06)
[10]宋初经学的转型与欧阳修经学的特点 [J]. 曾建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博士论文
[1]中晚唐经学研究[D]. 张巍.山东大学. 2008
[2]论柳宗元与儒学复兴[D]. 李伏清.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欧阳修经学思想研究[D]. 曾建林.浙江大学. 2007
[4]《孝经注疏》研究[D]. 陈一风.华中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汉书·儒林传》研究[D]. 刘萌.河南师范大学. 2015
[2]《后汉书·儒林传》考论并补遗[D]. 王正一.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1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4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