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若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12:22
孟子作为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孟子思想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孟子》的研究成果众多,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孟子》内容的诠释、考据及分类整理方面,但仍有薄弱环节。臻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孟子》及孟子思想放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大背景下,对孟子思想中的社会道德观和人格独立观进行再研究。我们将《孟子》中所反映的孟子社会道德观和人格独立观进行系统梳理,并分类。孟子的社会道德观分为“孝”和“仁”两大类,这是孟子维护宗法制社会的道德思想核心。孟子的人格独立观分为浩然正气的“大丈夫”精神和至正至刚的独立精神。在探究孟子思想的源头方面,将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角度探析孟子思想的渊源,其探究过程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特征是非地域管理为主的早期国家文明,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可以看出,孟子社会道德观思想反映了血缘管理为主导的早期文明发展状况。紧接着在轴心时代理性精神崛起的背景下讨论孟子思想中以理性精神为源头的人格独立观,可以得出孟子人格独立观的渊源脉络就是:从夏商周时期天人关系的转变到周代人文理性的增强,从孔子、孟子为代表的春秋战...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孟子》中的社会道德观和人格独立观梳理
第一节 孟子思想中的社会道德观
一、孟子的“孝”思想
二、孟子的仁义思想
第二节 孟子思想中的人格独立观
一、浩然正气的“大丈夫”精神
二、至正至刚的独立精神
第二章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探析孟子思想的渊流
第一节 非地域管理为主的中华早期文明与孟子社会道德观
一、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是以血缘管理为主
二、孟子的社会道德观反映了血缘管理为主导的早期文明发展状况
第二节 轴心时代人文理性思想的崛起与孟子人格独立观
一、夏商周时期天人关系的转变及周代人文理性的增强
二、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觉醒
三、人格独立精神的培养过程
第三章 孟子社会道德观和人格独立观的流传及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节 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与孟子社会道德观和人格独立观的流传
一、孟子社会道德观的承传
二、孟子人格独立观的承传
第二节 孟子思想在个人修养和现代家庭建设方面的意义
一、个人修养方面
二、现代家庭建设方面
第三节 孟子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及提升国家地位方面的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
二、提升国家地位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原始宗教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的影响——以“绝地天通”“铸鼎象物”为例[J]. 江林昌. 东岳论丛. 2010(10)
[2]从德福关系看儒家的人文特质[J]. 杨泽波.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4)
[3]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兼论中国古代巫术与宗教有关问题[J]. 江林昌.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4)
[4]孔孟仁说异同论[J]. 陈明. 文史哲. 2010(03)
[5]儒墨两家之“孝”、“丧”与“爱”的区别和争论[J]. 郭齐勇. 哲学研究. 2010(01)
[6]《孟子微》与康有为对中西政治思想的调融[J]. 陈寒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7]试析仁义内外之辨[J]. 庞朴. 文史哲. 2006(05)
[8]论传统儒学思想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J]. 康中乾.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9]“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身心)”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J]. 王中江. 中国哲学史. 2006(01)
[10]《孟子》研究所见录[J]. 夏心灵. 兰台世界. 2006(01)
博士论文
[1]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 王长坤.西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民国孟学研究[D]. 李锐.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D]. 徐向群.曲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0478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孟子》中的社会道德观和人格独立观梳理
第一节 孟子思想中的社会道德观
一、孟子的“孝”思想
二、孟子的仁义思想
第二节 孟子思想中的人格独立观
一、浩然正气的“大丈夫”精神
二、至正至刚的独立精神
第二章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探析孟子思想的渊流
第一节 非地域管理为主的中华早期文明与孟子社会道德观
一、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是以血缘管理为主
二、孟子的社会道德观反映了血缘管理为主导的早期文明发展状况
第二节 轴心时代人文理性思想的崛起与孟子人格独立观
一、夏商周时期天人关系的转变及周代人文理性的增强
二、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觉醒
三、人格独立精神的培养过程
第三章 孟子社会道德观和人格独立观的流传及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节 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与孟子社会道德观和人格独立观的流传
一、孟子社会道德观的承传
二、孟子人格独立观的承传
第二节 孟子思想在个人修养和现代家庭建设方面的意义
一、个人修养方面
二、现代家庭建设方面
第三节 孟子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及提升国家地位方面的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
二、提升国家地位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原始宗教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的影响——以“绝地天通”“铸鼎象物”为例[J]. 江林昌. 东岳论丛. 2010(10)
[2]从德福关系看儒家的人文特质[J]. 杨泽波.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4)
[3]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兼论中国古代巫术与宗教有关问题[J]. 江林昌.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4)
[4]孔孟仁说异同论[J]. 陈明. 文史哲. 2010(03)
[5]儒墨两家之“孝”、“丧”与“爱”的区别和争论[J]. 郭齐勇. 哲学研究. 2010(01)
[6]《孟子微》与康有为对中西政治思想的调融[J]. 陈寒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7]试析仁义内外之辨[J]. 庞朴. 文史哲. 2006(05)
[8]论传统儒学思想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J]. 康中乾.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9]“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身心)”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J]. 王中江. 中国哲学史. 2006(01)
[10]《孟子》研究所见录[J]. 夏心灵. 兰台世界. 2006(01)
博士论文
[1]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 王长坤.西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民国孟学研究[D]. 李锐.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D]. 徐向群.曲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0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5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