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视域中的王阳明知行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14:52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知行思想发展史上重要一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看,他的知行思想糟粕居多,但作为儒学大师,王阳明和他之前的其他理学家一样,都追求内在的超越,即把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内圣作为其人生奋斗的目标,所以他的学说完全是建立在解决如何成圣这一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上的。而他的知行观是作为方法论存在于其心学思想之中的,所以对王阳明的知行思想的研究应更多在道德视域中进行。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王阳明知行观的形成。通过对其知行思想的发生、发展到最后的成熟的考察,反映了王阳明知行思想的辨证发展特色。第二部分:王阳明知行观的内容。王阳明对于“知、行”范畴有着自己的独特界说,以“心”为认识主体,以“良知”为其认识客体,通过心理意念活动和具体实践来达到对自我的认识,在此认识过程中,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合一并进。第三部分:王阳明知行观的特点。王阳明在其知行思想中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弥补了传统道德修养自觉而不自愿的弊病,使主体的道德实践活动在自觉自愿中完成。第四部分:王阳明知行观的影响。王阳明知行观在其心学思想中作为方法论而存在,为道德主体的成圣理想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他对于...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王阳明知行观的形成
一、知行观的发生
(一) 何谓第一等事
(二) 圣人可学而至
二、知行观的发展
(一) 由格致起对朱熹理学产生质疑
(二) 王学“三变”
三、知行观的成熟
第二章 王阳明知行观的内容
一、关于“知”
(一) “知”之界说
(二) “知”之主体
(三) “知”之客体
二、关于“行”
(一) “行”之界说
(二) “行”之目的
(三) “行”之保障
(四) “行”之方法
三、关于知、行关系
(一) 以良知为知行本体
(二) 知行合一并进
(三) 行而后有真知
第三章 王阳明知行观的特点
一、一念发动处即是行
二、种树之喻
(一) 志与行的关系
(二) 志与知的关系
第四章 王阳明知行观的影响
一、王阳明知行观在其哲学思想中的地位
二、王阳明知行观在学术史上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朱熹与王守仁的知行观[J]. 胡小林. 孔子研究. 2005(06)
[2]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J]. 任凤琴. 前沿. 2004(07)
[3]王阳明“知行合一”论在现代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意义[J]. 戴岳.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4(01)
[4]中国儒家及传统知行观思想新论[J]. 李丕洋. 江西社会科学. 2003(09)
[5]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J]. 展明锋,陈勇. 道德与文明. 2002(03)
[6]王阳明“致良知”观念与其道德修养方法关系之探析[J]. 曾凤英.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7]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五要素论[J]. 李友学. 贵州社会科学. 2000(05)
[8]阳明心学养成理论的现代价值[J]. 夏澍耘.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
[9]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与中华民族伦理精神[J]. 周松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10]王阳明思想与明代理论思维的发展[J]. 魏宗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本文编号:3550682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王阳明知行观的形成
一、知行观的发生
(一) 何谓第一等事
(二) 圣人可学而至
二、知行观的发展
(一) 由格致起对朱熹理学产生质疑
(二) 王学“三变”
三、知行观的成熟
第二章 王阳明知行观的内容
一、关于“知”
(一) “知”之界说
(二) “知”之主体
(三) “知”之客体
二、关于“行”
(一) “行”之界说
(二) “行”之目的
(三) “行”之保障
(四) “行”之方法
三、关于知、行关系
(一) 以良知为知行本体
(二) 知行合一并进
(三) 行而后有真知
第三章 王阳明知行观的特点
一、一念发动处即是行
二、种树之喻
(一) 志与行的关系
(二) 志与知的关系
第四章 王阳明知行观的影响
一、王阳明知行观在其哲学思想中的地位
二、王阳明知行观在学术史上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朱熹与王守仁的知行观[J]. 胡小林. 孔子研究. 2005(06)
[2]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J]. 任凤琴. 前沿. 2004(07)
[3]王阳明“知行合一”论在现代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意义[J]. 戴岳.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4(01)
[4]中国儒家及传统知行观思想新论[J]. 李丕洋. 江西社会科学. 2003(09)
[5]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J]. 展明锋,陈勇. 道德与文明. 2002(03)
[6]王阳明“致良知”观念与其道德修养方法关系之探析[J]. 曾凤英.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7]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五要素论[J]. 李友学. 贵州社会科学. 2000(05)
[8]阳明心学养成理论的现代价值[J]. 夏澍耘.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
[9]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与中华民族伦理精神[J]. 周松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10]王阳明思想与明代理论思维的发展[J]. 魏宗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本文编号:3550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5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