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交往异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06:48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物质需求得到广泛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逐渐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一部分人在社会交往生活中也产生了错误倾向,他们无法树立正确的社会交往价值观,社会交往甚至呈现更加匮乏和庸俗的趋向,往往向过分依附物质的狭隘单向度发展,社会交往方式和内容在相当程度上被异化了,失去了社会交往的真正意义。因此,探寻解决社会交往异化问题的出路,摆脱社会交往异化危机,形成和谐的社会交往氛围,是迫切的时代性问题。本文试图从对交往异化的哲学阐释入手,厘清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方式和具体内容,分析交往异化的具体表现和现实根源,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交往状况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探寻解决当代社会交往问题的出路,探讨如何构建和谐自由的社会生活,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序言部分阐述了当代社会交往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与当代社会交往异化问题的研究意义以及该论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首先对社会交往问题所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简要界定,然后对交往异化问题做出哲学阐释的两种主要社会交往理论,即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进行了简...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交往异化的选题缘由
1.1.1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
1.1.2 社会全面发展需要正确的发展方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创新点
2 社会交往及交往异化的理论阐释
2.1 社会交往的基本阐释
2.1.1 社会交往的内涵
2.1.2 社会交往的特征
2.1.3 社会交往的价值
2.2 交往异化的基本阐释
2.2.1 马克思交往异化理论
2.2.2 哈贝马斯交往异化论
3 当代中国社会交往异化的具体表现及现实根源
3.1 当代中国社会交往异化的具体表现
3.1.1 社会交往趋于手段化
3.1.2 社会交往趋于单向化
3.1.3 社会交往趋于依附化
3.1.4 社会交往趋于虚假化
3.2 社会交往异化的现实根源
3.2.1 社会分配不均造成“贫富差距”的经济困境
3.2.2 思想道德滑坡催生“权钱交易”的政治风气
3.2.3 科学技术滥用派生“大众文化”导向
3.2.4 不合理需求产生“依赖性”的消费危机
4 当代社会交往异化困境的出路探究
4.1 当代解决社会交往异化问题的主观路径
4.1.1 注重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平衡发展
4.1.2 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4.1.3 注重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塑造
4.1.4 促进个性和多样性全面发展
4.2 当代解决社会交往异化问题的客观路径
4.2.1 实现利益与权利分配的合理化
4.2.2 构建公开透明的政治风气
4.2.3 建立科技管理和文化发展机制
4.2.4 贯彻以人为本的生态消费理念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教育视阈中的人——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考[J]. 雷洋. 荆楚学刊. 2016(04)
[2]社会对抗:马克思交往异化思想的实质[J]. 刘文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3]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视角及学术意义——从对西方学界的几种社会批判理论的批判入手[J]. 唐正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5)
[4]消费社会物质丰盛与精神匮乏的悖论——在异化消费中诉求消费理性[J]. 王丹,路日亮.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5]交往行为视域中技术异化的困境与出路[J]. 王晓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概念及理论旨趣[J]. 刘真金. 求索. 2012(05)
[7]从“异化劳动”到“社会交往”——试析望月清司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 王玉珏,刘怀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3)
[8]我国消费文化发展思考[J]. 张召,路日亮. 理论探索. 2012(03)
[9]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J]. 庞立生. 哲学研究. 2012(02)
[10]论精神交往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J]. 张彦,郑永廷. 高校理论战线. 2011(12)
博士论文
[1]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研究[D]. 关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马新颖.中共中央党校 2012
硕士论文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往问题研究[D]. 纪依含.昆明理工大学 2015
[2]马尔库塞人性论研究[D]. 李立静.内蒙古大学 2014
[3]从劳动异化到交往异化[D]. 潘瑞.辽宁大学 2013
[4]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信任的现代性处境[D]. 高立娇.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论现代社会的交往伦理[D]. 王倩薷.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卢卡奇物化理论探究[D]. 刘延宾.山东大学 2013
[7]虚拟交往与人的个性发展[D]. 李智宝.北京工业大学 2012
[8]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 周波.广西师范大学 2012
[9]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比较研究[D]. 翟承宇.燕山大学 2012
[10]基于实践的现代性批判[D]. 周建武.西南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63690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交往异化的选题缘由
1.1.1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
1.1.2 社会全面发展需要正确的发展方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创新点
2 社会交往及交往异化的理论阐释
2.1 社会交往的基本阐释
2.1.1 社会交往的内涵
2.1.2 社会交往的特征
2.1.3 社会交往的价值
2.2 交往异化的基本阐释
2.2.1 马克思交往异化理论
2.2.2 哈贝马斯交往异化论
3 当代中国社会交往异化的具体表现及现实根源
3.1 当代中国社会交往异化的具体表现
3.1.1 社会交往趋于手段化
3.1.2 社会交往趋于单向化
3.1.3 社会交往趋于依附化
3.1.4 社会交往趋于虚假化
3.2 社会交往异化的现实根源
3.2.1 社会分配不均造成“贫富差距”的经济困境
3.2.2 思想道德滑坡催生“权钱交易”的政治风气
3.2.3 科学技术滥用派生“大众文化”导向
3.2.4 不合理需求产生“依赖性”的消费危机
4 当代社会交往异化困境的出路探究
4.1 当代解决社会交往异化问题的主观路径
4.1.1 注重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平衡发展
4.1.2 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4.1.3 注重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塑造
4.1.4 促进个性和多样性全面发展
4.2 当代解决社会交往异化问题的客观路径
4.2.1 实现利益与权利分配的合理化
4.2.2 构建公开透明的政治风气
4.2.3 建立科技管理和文化发展机制
4.2.4 贯彻以人为本的生态消费理念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教育视阈中的人——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考[J]. 雷洋. 荆楚学刊. 2016(04)
[2]社会对抗:马克思交往异化思想的实质[J]. 刘文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3]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视角及学术意义——从对西方学界的几种社会批判理论的批判入手[J]. 唐正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5)
[4]消费社会物质丰盛与精神匮乏的悖论——在异化消费中诉求消费理性[J]. 王丹,路日亮.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5]交往行为视域中技术异化的困境与出路[J]. 王晓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概念及理论旨趣[J]. 刘真金. 求索. 2012(05)
[7]从“异化劳动”到“社会交往”——试析望月清司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 王玉珏,刘怀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3)
[8]我国消费文化发展思考[J]. 张召,路日亮. 理论探索. 2012(03)
[9]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J]. 庞立生. 哲学研究. 2012(02)
[10]论精神交往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J]. 张彦,郑永廷. 高校理论战线. 2011(12)
博士论文
[1]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研究[D]. 关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马新颖.中共中央党校 2012
硕士论文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往问题研究[D]. 纪依含.昆明理工大学 2015
[2]马尔库塞人性论研究[D]. 李立静.内蒙古大学 2014
[3]从劳动异化到交往异化[D]. 潘瑞.辽宁大学 2013
[4]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信任的现代性处境[D]. 高立娇.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论现代社会的交往伦理[D]. 王倩薷.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卢卡奇物化理论探究[D]. 刘延宾.山东大学 2013
[7]虚拟交往与人的个性发展[D]. 李智宝.北京工业大学 2012
[8]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 周波.广西师范大学 2012
[9]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比较研究[D]. 翟承宇.燕山大学 2012
[10]基于实践的现代性批判[D]. 周建武.西南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63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6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