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王阳明“本体——工夫”论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2-01-05 07:22
  王阳明的“本体——工夫”论是构成其教育哲学体系的思想主线,也是整个宋明理学本体工夫思想成熟的标志。以往的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研究,已不断地涉及到这个问题;但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深入揭示本体与工夫范畴的内涵、探究本体与工夫的关系、并对其在中国教育哲学史上的历史定位作一具体分析,仍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点努力。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范畴论——“本体”与“工夫”的内涵。王阳明的“本体”即心之本体,它实兼二义:既指本原,又指本然。从本原上讲,他通过对心性理三者关系的分析,认为“心即性”、“性即理”,把主体之心看成是构成理的本体存在,确定了心本论的起点。从本然上讲,“至善”、“知”、“诚”、“乐”、“定”皆是心之本体。1521年,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说,开始用良知来界定心之本体。此后,良知便构成了其所谓本体的基本内涵。在王阳明那里,良知是一个具有先验性、直觉性和普遍性三方面特性的范畴,是融认知判断与情感判断为一体的主体的内在道德评价机制,既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又是造化天地万物的本体。“工夫”就是通过道德修养来实现或恢复本体的方式或手段。具体言之,主要包括:立志与省察克治,静...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范畴论:“本体”与“工夫”的内涵
    (一) “本体”的内涵
    (二) “工夫”的内涵
二、 关系论:“本体”与“工夫”的关系
    (一) “合着本体的,是工夫”
    (二) “做得工夫的,方识本体”
三、 王阳明“本体——工夫”论的历史定位
    (一) 性习之辨的历史考察
    (二) “本体——工夫”论的历史定位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阳明学派的本体功夫论[J]. 屠承先.  中国社会科学. 1990(06)



本文编号:3570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70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1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