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建构的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01-15 02:48
佩里·安德森是战后英国的新左派知识分子,也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作为一名左翼学者,他不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独具特色的解读,同时对资本主义文化,尤其是英国资产阶级的经验主义传统文化给予了一种不折不扣的批判。安德森具有一种独特的社会批判情怀,他主要从理论批判和文化批判入手,目的是进行社会批判。他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毫不妥协的,他憎恶资本主义,厌恶其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总是试图揭示繁荣的资本主义背后所隐藏的种种不平等和不民主现象,以及种种丑陋和虚伪。实质上,在安德森反资本主义的左派精神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深沉的“为穷者代言,为贫者立命”的人本主义情怀。更为重要的是,安德森并非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斋式学者,他更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实践家,他始终怀着一种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情结,期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结合。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即安德森社会批判思想的缘起;安德森社会批判思想的实质;安德森的建构性马克思主义。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安德森对于英国文化的解构与建构,他不仅摧毁了英国传统经验主义的文化根基,同时引入了欧陆的马克思主义理性文化,...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安德森社会批判思想的缘起
1.1 英国经验主义文化的先天残疾
1.1.1 历史主义学派的经验传统
1.1.2 文化主义学派的经验色彩
1.1.3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较量
1.2 欧陆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后天治疗
1.2.1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
1.2.2 阿尔都塞对社会构成和社会主体的结构主义阐释
1.2.3 安德森对结构与主体之谜的折衷主义解答
1.3 20世纪60年代末新社会运动的刺激
1.3.1 以“五月风暴”为标志的新社会运动
1.3.2 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挑战
第二章 安德森社会批判思想的实质
2.1 安德森对社会形态和社会构成的结构主义分析
2.1.1 对社会形态的结构分析
2.1.2 对社会构成的结构解析
2.2 意识形态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2.1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统治
2.2.2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化
2.2.3 文化革命抑或政治革命?
2.3 社会动力—工人阶级问题的再认识
2.3.1 英国工人阶级的优与劣
2.3.2 安德森的国际主义理想
第三章 安德森的建构性马克思主义
3.1 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辩证解读
3.2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张扬
3.3 对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左派批判情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的支持和反对——对话安德森[J]. 南方人物周刊. 2007(03)
[2]霍布斯鲍姆和佩里·安德森对唯物史观的理解[J]. 姜芃. 史学理论研究. 2006(03)
[3]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J]. 乔瑞金. 理论探索. 2006(04)
[4]西方新社会运动与新马克思主义[J]. 周穗明.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6(03)
[5]文化研究[J]. 赵国新. 外国文学. 2005(04)
[6]向右的时代向左的人——记佩里·安德森[J]. 甘琦. 读书. 2005(06)
[7]评佩里·安德森的封建主义社会形态研究[J]. 王晋新.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3)
[8]破解主体与结构关系之谜——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问题的争论及其启示[J]. 乔瑞金,师文兵. 理论探索. 2005(02)
[9]历史主义与结构主义——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索的主导意识[J]. 乔瑞金,师文兵. 哲学研究. 2005(02)
[10]新左派[J]. 赵国新. 外国文学. 2004(03)
本文编号:3589745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安德森社会批判思想的缘起
1.1 英国经验主义文化的先天残疾
1.1.1 历史主义学派的经验传统
1.1.2 文化主义学派的经验色彩
1.1.3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较量
1.2 欧陆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后天治疗
1.2.1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
1.2.2 阿尔都塞对社会构成和社会主体的结构主义阐释
1.2.3 安德森对结构与主体之谜的折衷主义解答
1.3 20世纪60年代末新社会运动的刺激
1.3.1 以“五月风暴”为标志的新社会运动
1.3.2 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挑战
第二章 安德森社会批判思想的实质
2.1 安德森对社会形态和社会构成的结构主义分析
2.1.1 对社会形态的结构分析
2.1.2 对社会构成的结构解析
2.2 意识形态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2.1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统治
2.2.2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化
2.2.3 文化革命抑或政治革命?
2.3 社会动力—工人阶级问题的再认识
2.3.1 英国工人阶级的优与劣
2.3.2 安德森的国际主义理想
第三章 安德森的建构性马克思主义
3.1 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辩证解读
3.2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张扬
3.3 对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左派批判情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的支持和反对——对话安德森[J]. 南方人物周刊. 2007(03)
[2]霍布斯鲍姆和佩里·安德森对唯物史观的理解[J]. 姜芃. 史学理论研究. 2006(03)
[3]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J]. 乔瑞金. 理论探索. 2006(04)
[4]西方新社会运动与新马克思主义[J]. 周穗明.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6(03)
[5]文化研究[J]. 赵国新. 外国文学. 2005(04)
[6]向右的时代向左的人——记佩里·安德森[J]. 甘琦. 读书. 2005(06)
[7]评佩里·安德森的封建主义社会形态研究[J]. 王晋新.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3)
[8]破解主体与结构关系之谜——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问题的争论及其启示[J]. 乔瑞金,师文兵. 理论探索. 2005(02)
[9]历史主义与结构主义——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索的主导意识[J]. 乔瑞金,师文兵. 哲学研究. 2005(02)
[10]新左派[J]. 赵国新. 外国文学. 2004(03)
本文编号:3589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8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