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2-01-15 07:28
瞿秋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选择并最终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瞿秋白作为在中国传播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了开创性的突出贡献。他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结合起来,用苏俄理解的模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四个部分进行传播,这四个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在开创了从苏俄传播途径的同时也较之前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此外,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参与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响深远的三次论战,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东西文化;用因果律结束人生观论战;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瞿秋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理论偏颇,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瑕不掩瑜,他的遗著《多余的话》使我们当今的现代人对这位曾经的最高领导人有了更加全面真实的认识。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现状
(二) 选题意义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一、 瞿秋白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 第一个阶段(1917 年之前)
(二) 第二个阶段(1917 年~1920 年)
(三) 第三个阶段 (1921~1935 年)
二、 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一) 唯物论
(二) 辩证法
1. 动力观是正确的宇宙观
2. 矛盾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3. 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 认识论
1. 认识的对象是外界物质
2. 世界是可知的
(四) 唯物史观
三、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
(一)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东西文化
(二) 用因果律结束人生观论战
(三) 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性质
四、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和遗憾
(一)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1. 传播唯物辩证法第一人
2. 苏联渠道的开辟者
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中国问题
(二)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遗憾
五、 从《多余的话》反思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源流关系[J].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6)
[2]瞿秋白与李大钊文化观的比较[J]. 杨建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3]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秦正为,夏祥鹤.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3)
[4]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J]. 李佩环. 肇庆学院学报. 2008(03)
[5]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特色[J]. 周一平,林祖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8(04)
[6]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J]. 张寿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03)
[7]早期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J]. 李尚德,张桂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8]瞿秋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 蒋霞. 广西社会科学. 2005(07)
[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趋向——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评述[J]. 杨学功. 河北学刊. 2005(04)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J]. 陶德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2)
本文编号:3590182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现状
(二) 选题意义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一、 瞿秋白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 第一个阶段(1917 年之前)
(二) 第二个阶段(1917 年~1920 年)
(三) 第三个阶段 (1921~1935 年)
二、 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一) 唯物论
(二) 辩证法
1. 动力观是正确的宇宙观
2. 矛盾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3. 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 认识论
1. 认识的对象是外界物质
2. 世界是可知的
(四) 唯物史观
三、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
(一)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东西文化
(二) 用因果律结束人生观论战
(三) 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性质
四、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和遗憾
(一)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1. 传播唯物辩证法第一人
2. 苏联渠道的开辟者
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中国问题
(二)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遗憾
五、 从《多余的话》反思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源流关系[J].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6)
[2]瞿秋白与李大钊文化观的比较[J]. 杨建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3]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秦正为,夏祥鹤.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3)
[4]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J]. 李佩环. 肇庆学院学报. 2008(03)
[5]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特色[J]. 周一平,林祖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8(04)
[6]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J]. 张寿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03)
[7]早期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J]. 李尚德,张桂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8]瞿秋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 蒋霞. 广西社会科学. 2005(07)
[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趋向——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评述[J]. 杨学功. 河北学刊. 2005(04)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J]. 陶德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2)
本文编号:3590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9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