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礼法君子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2-01-15 18:45
荀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伟大思想家,他的礼法君子思想体现了礼与法的结合、礼法与君子的结合,使先秦儒法两家的礼治与法治之争和人治与法治之争,走向礼治、法治与人治结合,是儒法结合的先声,为中国以后两千多年的传统礼法社会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本文的正文部分共四章,对荀子的礼法君子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展开论述。荀子的政治目标,是要建立“群居和一”理想社会。在其构建“群居和一”理想社会的蓝图中,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礼义是实现“群居和一”理想社会的前提,而礼法与君子分别是实现礼义的途径和主体。本文的第一章探讨了荀子的“群居和一”理想社会。本章分析了荀子“群”的观念、“群居和一”理想社会的特征,以及现实社会中导致社会不和谐的“欲多而物寡”矛盾;还由礼义是解决“欲多而物寡”矛盾的根本,而礼义的实现必需依靠礼法,礼义和礼法的实现又必需依靠君子,论证了礼义、礼法和君子是构建“群居和一”理想社会的核心要素。本文的第二章探讨了荀子的“王者之法”——礼法。“礼法”一词是荀子创造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礼与法结合而产生的新的法形式。本章论述了“王者之法”即礼法,还从历史发展中梳理了“礼”、“法”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题的来源与意义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荀子的“群居和一”理想社会
第一节 荀子“群”的观念与“群居和一”理想社会的特征
一、荀子“群”的新内涵
二、荀子论人禽之别
三、“群居和一”理想社会的特征
第二节 荀子论“群”乱与穷的根源及社会主要矛盾
一、人性恶是“群”乱与穷的根源
二、“性”、“情”、“欲”之间的关系
三、“欲多而物寡”是社会主要矛盾
第三节 荀子“群居和一”理想社会的三个核心要素——礼义、礼法和君子
一、治乱非天、非时、非地
二、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
三、礼义、礼法和君子的提出
四、礼义、礼法和君子是《荀子》的三大主题
第二章 荀子的“王者之法”——礼法
第一节 “王者之法”——礼法概说
一、“王者之法”的提出
二、“王者之法”即礼法
三、“法先王”与“法后王”
第二节 荀子礼法的组成
一、上古至战国时期“礼”“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荀子论礼法的组成
三、“礼法之大分”——礼
第三节 荀子礼法中礼义的内涵
一、礼义的产生
二、礼义的具体表现
三、礼义的公平正义精神
四、礼义与“中”
五、荀子礼义的公平正义精神与罗尔斯社会正义原则的比较
第四节 荀子的礼与法结合思想
一、礼义与法度结合的依据
二、礼义与法度结合的方式
三、“隆礼至法”——荀子礼法的特征
四、荀子礼与法结合思想的意义
第三章 荀子的“王者之人”——君子
第一节 “王者之人”——君子概说
一、“君子”内涵的发展
二、君子与“儒”
三、君子与“仁人”、“仁者”
第二节 荀子论君子的特征
一、“君子审于礼”
二、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
三、“君子之谓吉”
四、君子之谓“至文”
第三节 荀子论“君子必辩”
一、“君子必辩”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必要性
二、君子辩说的内容和形式
三、君子辩说的方法和艺术
第四节 荀子的礼法与君子结合思想
一、礼法造就君子
二、君子实现礼法
三、礼法与君子互为始终
四、荀子礼法与君子结合思想的意义
第四章 荀子礼法君子思想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荀子“欲多而物寡”与“隆礼义”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结合荀子“欲多而物寡”的思想,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二、结合荀子“隆礼义”的思想,正确认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荀子礼与法结合、礼法与君子结合思想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一、对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二、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三、对培养合格公民和新时代楷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四、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崇尚道德模范 促进社会和谐——访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吴潜涛教授[J]. 吴潜涛,本刊记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02)
[2]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机制[J]. 王淑芹. 道德与文明. 2008(01)
[3]20世纪后期大陆的荀子文献整理研究[J]. 廖名春. 邯郸学院学报. 2007(04)
[4]道德法律化正当性的法哲学分析[J]. 王淑芹. 哲学动态. 2007(09)
[5]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J]. 赵汀阳. 社会科学战线. 2007(05)
[6]和谐社会建设与公民意识培养[J]. 高迎晖. 新视野. 2007(04)
[7]和谐社会的儒家哲学基础——以荀子“群居和一”的政治理想为中心[J]. 陈中浙. 哲学研究. 2007(05)
[8]为弱势者而设计的礼:从荀子到现代社会[J]. 贝淡宁,洪浩. 求是学刊. 2007(02)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 吴潜涛. 道德与文明. 2007(01)
[10]转型期和谐社会构建的制度伦理分析[J]. 王淑芹,钱伟. 哲学动态. 2006(10)
本文编号:3591132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题的来源与意义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荀子的“群居和一”理想社会
第一节 荀子“群”的观念与“群居和一”理想社会的特征
一、荀子“群”的新内涵
二、荀子论人禽之别
三、“群居和一”理想社会的特征
第二节 荀子论“群”乱与穷的根源及社会主要矛盾
一、人性恶是“群”乱与穷的根源
二、“性”、“情”、“欲”之间的关系
三、“欲多而物寡”是社会主要矛盾
第三节 荀子“群居和一”理想社会的三个核心要素——礼义、礼法和君子
一、治乱非天、非时、非地
二、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
三、礼义、礼法和君子的提出
四、礼义、礼法和君子是《荀子》的三大主题
第二章 荀子的“王者之法”——礼法
第一节 “王者之法”——礼法概说
一、“王者之法”的提出
二、“王者之法”即礼法
三、“法先王”与“法后王”
第二节 荀子礼法的组成
一、上古至战国时期“礼”“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荀子论礼法的组成
三、“礼法之大分”——礼
第三节 荀子礼法中礼义的内涵
一、礼义的产生
二、礼义的具体表现
三、礼义的公平正义精神
四、礼义与“中”
五、荀子礼义的公平正义精神与罗尔斯社会正义原则的比较
第四节 荀子的礼与法结合思想
一、礼义与法度结合的依据
二、礼义与法度结合的方式
三、“隆礼至法”——荀子礼法的特征
四、荀子礼与法结合思想的意义
第三章 荀子的“王者之人”——君子
第一节 “王者之人”——君子概说
一、“君子”内涵的发展
二、君子与“儒”
三、君子与“仁人”、“仁者”
第二节 荀子论君子的特征
一、“君子审于礼”
二、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
三、“君子之谓吉”
四、君子之谓“至文”
第三节 荀子论“君子必辩”
一、“君子必辩”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必要性
二、君子辩说的内容和形式
三、君子辩说的方法和艺术
第四节 荀子的礼法与君子结合思想
一、礼法造就君子
二、君子实现礼法
三、礼法与君子互为始终
四、荀子礼法与君子结合思想的意义
第四章 荀子礼法君子思想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荀子“欲多而物寡”与“隆礼义”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结合荀子“欲多而物寡”的思想,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二、结合荀子“隆礼义”的思想,正确认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荀子礼与法结合、礼法与君子结合思想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一、对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二、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三、对培养合格公民和新时代楷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四、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崇尚道德模范 促进社会和谐——访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吴潜涛教授[J]. 吴潜涛,本刊记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02)
[2]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机制[J]. 王淑芹. 道德与文明. 2008(01)
[3]20世纪后期大陆的荀子文献整理研究[J]. 廖名春. 邯郸学院学报. 2007(04)
[4]道德法律化正当性的法哲学分析[J]. 王淑芹. 哲学动态. 2007(09)
[5]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J]. 赵汀阳. 社会科学战线. 2007(05)
[6]和谐社会建设与公民意识培养[J]. 高迎晖. 新视野. 2007(04)
[7]和谐社会的儒家哲学基础——以荀子“群居和一”的政治理想为中心[J]. 陈中浙. 哲学研究. 2007(05)
[8]为弱势者而设计的礼:从荀子到现代社会[J]. 贝淡宁,洪浩. 求是学刊. 2007(02)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 吴潜涛. 道德与文明. 2007(01)
[10]转型期和谐社会构建的制度伦理分析[J]. 王淑芹,钱伟. 哲学动态. 2006(10)
本文编号:3591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9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