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世界学说”的转变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2-01-25 20:56
康德在前批判期开始就一直关注形而上学的基础问题,他于1770年完成了《教职论文》,在其中试图通过划分"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来为形而上学确保一个合法性的领域。但这个划分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使康德重新思考纯粹理智的本性问题。在十年沉思之后,康德以批判哲学的方式改造了自己的"世界学说",他将原本的两个世界合在一起作为新的意义上的"现象世界",而将"本体世界"排除出了认知的领域。借助这一新的"世界学说",康德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将形而上学奠基在纯粹理性之上的工作,但两个世界的划分所造成的二元对立也成为了康德哲学的遗留问题。对两种"世界学说"关系的阐明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康德哲学的发展脉络。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9(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教职论文》中的“世界学说”
2 《教职论文》的遗留问题与批判哲学的立足点
首先是自然形而上学的问题。
其次,从道德形而上学的角度看,“两个世界”的设定的确可以保证道德产生于纯粹理智而非经验性的情感,由此使得道德具有了普遍必然性。
第三,康德在1769年之后实际上已经关注到了理智所产生的“二律背反”的问题。
3 批判哲学时期的“世界学说”
4 “两个世界”学说的意义
第一,康德哲学面临着由两个世界的分立而造成的一系列二元对立的问题,这也是从费希特开始的德国观念论的出发点之一。
第二,康德作为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批判哲学可以看作是对“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9]23的启蒙口号的有力辩护,正如黑格尔所言,康德哲学是在理论方面对启蒙运动的系统陈述。[10]262
本文编号:3609199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9(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教职论文》中的“世界学说”
2 《教职论文》的遗留问题与批判哲学的立足点
首先是自然形而上学的问题。
其次,从道德形而上学的角度看,“两个世界”的设定的确可以保证道德产生于纯粹理智而非经验性的情感,由此使得道德具有了普遍必然性。
第三,康德在1769年之后实际上已经关注到了理智所产生的“二律背反”的问题。
3 批判哲学时期的“世界学说”
4 “两个世界”学说的意义
第一,康德哲学面临着由两个世界的分立而造成的一系列二元对立的问题,这也是从费希特开始的德国观念论的出发点之一。
第二,康德作为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批判哲学可以看作是对“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9]23的启蒙口号的有力辩护,正如黑格尔所言,康德哲学是在理论方面对启蒙运动的系统陈述。[10]262
本文编号:3609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0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