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森解释理论三角测量模式下《论语》中“仁”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02-17 16:11
本文以《论语》为语料,以“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语言哲学角度,基于戴维森解释理论三角测量模式去解读“仁”。按照现代语言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重新考察中国传统哲学经典的文本,试图从回归文本语言的角度进行研究去理解论语中“仁”所传达的思想,在全面了解文本的上下脉络及整体关系后去探究语言所传达的意义。通过研究说明“仁”作为中华民族最高道德标准与各项德目的关系,及作为最高道德自身是否又成为德目之一。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论文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戴维森解释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论语》中“仁”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发展趋势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戴维森解释理论概述
第二节 解释理论的方法-彻底解释
第三节 解释理论的原则
一、整体论原则
二、宽容原则
三、语义外在论原则
第四节 解释理论的模式—三角测量
一、说出的句子与说话者
二、说出的句子与解释者
三、语句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第五节 三角测量的变量
一、深度
二、广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角测量模式下《论语》中的“仁”
第一节 说话者、解释者和客观世界
一、孔子作为“仁”的说出者
二、孔子说出的“仁”
三、读者作为“仁”的解释者
第二节 《论语》中“仁”的深度
一、孔子回答樊迟的“仁”
二、孔子回答颜渊的“仁”
三、孔子回答仲弓等人的“仁”
第三节 《论语》中”仁”的广度
一、仁与礼
二、仁与智
三、仁与义
四、仁与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角测量模式下解释者对“仁”的理解
一、解释者在深度上的认识
二、解释者在广度上的认识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戴维森基于真与意义的无指称的实在论[J]. 穆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论戴维森和达米特关于实在论语义学之争[J]. 谢佛荣.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4)
[3]逻辑与哲学:戴维森意义理论中的真与意义[J]. 郭建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4]戴维森从塔斯基那里继承了什么?——戴维森与塔斯基的“真”理论之比较[J]. 陈晓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1)
[5]戴维森意义理论之镜:意义的公共性与三角测量解释模式[J]. 王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6]真与意义:语句真的两种解读——显现于戴维森意义理论中的“真”[J]. 郭建萍.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9)
[7]戴维森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J]. K.路德维希,U.M.,齐林,江怡. 世界哲学. 2003(06)
[8]向往戴维森[J]. 王路. 世界哲学. 2003(06)
[9]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 涂纪亮.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05)
[10]塔斯基的真理定义和语句真值的推导[J]. 辛斌.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3629711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论文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戴维森解释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论语》中“仁”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发展趋势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戴维森解释理论概述
第二节 解释理论的方法-彻底解释
第三节 解释理论的原则
一、整体论原则
二、宽容原则
三、语义外在论原则
第四节 解释理论的模式—三角测量
一、说出的句子与说话者
二、说出的句子与解释者
三、语句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第五节 三角测量的变量
一、深度
二、广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角测量模式下《论语》中的“仁”
第一节 说话者、解释者和客观世界
一、孔子作为“仁”的说出者
二、孔子说出的“仁”
三、读者作为“仁”的解释者
第二节 《论语》中“仁”的深度
一、孔子回答樊迟的“仁”
二、孔子回答颜渊的“仁”
三、孔子回答仲弓等人的“仁”
第三节 《论语》中”仁”的广度
一、仁与礼
二、仁与智
三、仁与义
四、仁与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角测量模式下解释者对“仁”的理解
一、解释者在深度上的认识
二、解释者在广度上的认识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戴维森基于真与意义的无指称的实在论[J]. 穆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论戴维森和达米特关于实在论语义学之争[J]. 谢佛荣.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4)
[3]逻辑与哲学:戴维森意义理论中的真与意义[J]. 郭建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4]戴维森从塔斯基那里继承了什么?——戴维森与塔斯基的“真”理论之比较[J]. 陈晓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1)
[5]戴维森意义理论之镜:意义的公共性与三角测量解释模式[J]. 王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6]真与意义:语句真的两种解读——显现于戴维森意义理论中的“真”[J]. 郭建萍.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9)
[7]戴维森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J]. K.路德维希,U.M.,齐林,江怡. 世界哲学. 2003(06)
[8]向往戴维森[J]. 王路. 世界哲学. 2003(06)
[9]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 涂纪亮.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05)
[10]塔斯基的真理定义和语句真值的推导[J]. 辛斌.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3629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2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