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作为解释的因果命题的结构及其相对性与内涵性
发布时间:2022-02-24 07:45
实际生活中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要的解释,但是解释似乎有不同的类型:问Sam为什么迟到跟问三角形abe与a’b’c’为什么全等显然是不一样的,前一种类型叫因果解释,后一种叫“导出解释”,本文涉及的主要是后者。我们回答“为什么”问题的时候,给出的显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要不然就非得说出无限长的句子才行了;我把那些对“为什么”的问题不着边际的回答叫“空虚的回答”关键是:我们如何在特定语境下给出“空虚性”的定义,于是笔者引入了关于“溯迹专家”的思想实验,对于这个溯迹专家而言,如果他要对M的某个状态s给出因果解释的话,其所能依据的,只能是s之前一个极小时间分量的状态s’。我把这个称为“紧邻原则”,依这个原则,在溯迹专家的世界中,因果关系是可充分还原的。事物与事件有很大的不同,简单地说,我们可以依照“紧邻原则”来溯迹前者,却无法以同样方式有效地溯迹后者。我试图证明:由于我们的语言倾向于辨认“事物型的对象”,导致我们只拥有稳定而形式良好的形容词谓词用以有效溯迹事物,却没有稳定而形式良好的副词式谓词用以有效溯迹事件。这意味着,事物与事件的区别绝非本质上的,它们之所以不同,在于我们对它们的溯迹方式不同...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解释项、被解释项及因果解释
第二章 溯迹与紧邻
第三章 事物、事件与可溯迹性
第四章 溯迹历史、因果历史及其混淆
第五章 作为"溯迹"的因果关系
附录 对构成关系及纯外延因果关系的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论文
本文编号:3642283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解释项、被解释项及因果解释
第二章 溯迹与紧邻
第三章 事物、事件与可溯迹性
第四章 溯迹历史、因果历史及其混淆
第五章 作为"溯迹"的因果关系
附录 对构成关系及纯外延因果关系的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论文
本文编号:3642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4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