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试论网络交往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17-05-14 17:10

  本文关键词:试论网络交往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交往盛行,并作为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被人们普遍接受,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条件。无疑,网络交往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人的发展条件,也使人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因此,深入研究网络交往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实现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入手,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指出客观条件就是社会条件,也就是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环境;主观条件指人自身的素质,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目标等。由于当代人的生存条件复杂,网络交往越来越成为人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交往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它丰富了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拓展了人的社会关系、增强了人的主体性、展现了人性的本真、提高了人生活的便捷性等。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现实人际关系的疏远、弱化了人现实交往的能力、形成了网络依赖症、造成了人性的异化、引发了诚信危机等。网络交往是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面对网络交往引发的一系列复杂影响,我们应当有一个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既不能消极回避、视而不见,或无动于衷,任其自在发展,也不能简单粗暴、意气用事、一味责骂、全盘否定,而应该全面、系统、辩证地加以分析,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借鉴他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构一整套科学、严谨的交往制度和规则,用法制和机制引导和规范网络交往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轨道,使其成为现代化条件下人的健康交往方式和人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网络交往 现实交往 人的全面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38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4
  • 第一章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要求14-18
  • 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14-15
  • 1.2 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条件15-18
  • 1.2.1 客观条件15-16
  • 1.2.2 主观条件16-18
  • 第二章 网络交往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8-29
  • 2.1 网络交往及其特点18-21
  • 2.1.1 网络交往18-19
  • 2.1.2 网络交往的特点19-21
  • 2.2 网络交往对人的发展的正面影响21-24
  • 2.2.1 丰富了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21
  • 2.2.2 拓展了人的社会关系21-22
  • 2.2.3 增强了人的主体性22-23
  • 2.2.4 展现了人性的本真23
  • 2.2.5 实现了人生活的便捷性23-24
  • 2.3 网络交往对人的发展的负面效应24-29
  • 2.3.1 导致了现实人际关系的疏远24-25
  • 2.3.2 弱化了人现实交往的能力25-26
  • 2.3.3 形成了网络依赖症26-27
  • 2.3.4 造成了人性的异化27
  • 2.3.5 引发了诚信危机27-29
  • 第三章 实现网络交往条件下人全面发展的思路29-40
  • 3.1 实现现实交往和网络交往的良性互补29-36
  • 3.1.1 优化现实的交往环境29-32
  • 3.1.2 营造健康的网络交往环境32-35
  • 3.1.3 实现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的互补35-36
  • 3.2 在健康的网络交往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6-40
  • 3.2.1 实现人“德”的发展36-37
  • 3.2.2 实现人“智”的发展37
  • 3.2.3 实现人“体”的发展37-38
  • 3.2.4 实现人“美”的发展38-39
  • 3.2.5 实现人“劳”的发展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6-47
  • 承诺书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怀君;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7期


  本文关键词:试论网络交往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5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9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