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非的思想逻辑
本文关键词:论韩非的思想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韩非子》一书是单篇凑集而成的,而韩非思想却是自成体系的。我们不禁要问,东拼西凑的著作背后存在怎样的思想体系?长期以来,学界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当今学界研究韩非思想往往采取特定的角度,如哲学史角度、社会史角度、政治史角度。虽然每个角度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是,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角度对韩非思想只能说是一种深刻的“切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还原思想家思想,思想研究应当展现出思想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而,研究韩非的思想逻辑当是理所必然。“人论”是韩非思想逻辑的起点。以往学界或以“人性”指称“人的本质”,或以“人情”指称“人的本质”,结果混淆了人性、人心、人情等概念。在韩非的“人论”中,“人性”是天赋于人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情感(好恶)、智力、形体、性格、气质等东西。“人心”是指人的器官和器官的心理、意识功能。其中,心理、意识表现出来的固定倾向最为重要,包括了“欲利之心”、“急名之心”、“计算之心”、“恩爱之心”、“奸邪之心”。“人情”包含了“情感”、“情实”、“常情”、“准则”等几层涵义,两条主线贯穿其中,一是从“情感”到“准则”,存在客观化、规律化的倾向;二是“好恶”贯穿“人情”的各个层次。总的来看,人性、人心与人情,是三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贯穿三个概念的是人具有“好恶”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上古物质丰富因而人们喜欢仁义道德,当今物质匮乏因而人们喜欢物质利益。因而,人的好恶能力与历史环境综合而成了“人的本质”,即好利恶害、好誉恶毁。“政论”是韩非思想逻辑的核心。学界往往以“法术势并用”为韩非政论的基本思路。然而韩非从未表达过这个意思,他往往将“法”、“术”并称,基本上不涉及“势”。其实,“势”在韩非思想中并不具有独立地位。韩非主张的“任势”其实就是运用“赏罚”与“法术”。赏罚的理论依据是“好利恶害”,其基本原则包括“厚赏重罚”、“先罚后赏”、“赏罚得当”和“信赏必罚”。此外,赏罚还需要与毁誉相结合。由于赏罚难以避免主观任意性,因而需要“法术”作为赏罚的客观依据。“法”是君主统治民众的基本工具,能否去“私曲”而行“公法”,决定了战国各国的命运,因而韩非主张去除儒家学者、纵横家、游侠、逃避打仗的人、商工之民等“五蠹”。“术”是君主驾驭官员的基本工具,韩非在《定法》和《难三》中下了两种定义,前者是指“刑名术”,以“课能”为主要目的;后者是指“参验术”,以“察奸”为主要目的。两种术是十分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统治手段。“法”和“术”是韩非“战时专制主义”的两个必要组成的部分,是韩非思想逻辑演绎出的最有价值的成果。“道论”是韩非思想逻辑的终点。对于道论在韩非思想逻辑中的地位,有人以为是充当“人论”和“政论”的形而上学依据。其实不然,道论的价值在于提供内圣学以支撑外王学,在于调节君主与法术之间的的矛盾。对于韩非而言,若要在道论的框架内解决君主与法术的矛盾,首先要从根本之处入手,改造老子的形而上学,使之与韩非思想相协调。首先,他改造了老子的“道”,他变从道到万物的循环运动为单向分解运动。不仅如此,分解了老子的“德”,他把道在自然、社会方面的落实称为“理”,把道在人的精神层面的落实称为“德”。因而,在韩非那里,道体的向下落实有着两条途径:一是“道→理→物”,一是“道→德→人”。这两条途径在形而下的层面分别对应了“内圣”与“外王”:一是道体落实为事物的具体法则,形成了“理”,理接着落实为法术,是为“外王”;二是道体内化为人的内在精神,形成了“德”,德便是君主应具的素质,是为“内圣”。最终,君主之“德”与法术相统一。
【关键词】:韩非 思想逻辑 人论 政论 道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6.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绪论13-21
- 一、选题意义13
- 二、学术史回顾13-18
- 三、研究旨趣18-21
- (一)研究目的18
- (二)写作思路18-19
- (三)创新之处19-21
- 第一章 人论21-49
- 第一节 韩非“人论”思想研究之检讨21-29
- 一、人性说21-23
- 二、人情说23-24
- 三、对人性说、人情说的反思24-26
- 四、韩非的问题意识26-29
- 第二节 人性、人心与人情29-45
- 一、人性论29-33
- 二、人心论33-40
- 三、人情论40-43
- 四、人性、人心与人情之间的关系43-45
- 第三节 人的本质45-47
- 本章小结47-49
- 第二章 政论49-86
- 第一节 再难势:对“法术势并用说”的辩难49-58
- 一、“法、术、势并用说”的来龙去脉49-51
- 二、“法、术、势并用”是冯友兰的“发明”51-54
- 三、韩非的“势”不具有独立性54-58
- 第二节 赏罚:君主统治的基本原则58-68
- 一、赏罚的主体与客体58-59
- 二、赏罚的原则59-65
- (一)厚赏重罚59-61
- (二)先罚后赏61-62
- (三)赏罚得当62-64
- (四)信赏必罚64-65
- 三、以毁誉补充赏罚65-67
- 四、赏罚的二重性67-68
- 第三节 法术:战时专制主义的统治手段68-84
- 一、法术是赏罚的依据68-69
- 二、法与五蠹之对立69-74
- 三、“术”:刑名术与参验术74-81
- 四、法术与战时专制主义81-84
- 本章小结84-86
- 第三章 道论86-112
- 第一节 韩非道论研究再检讨87-93
- 一、学界对韩非思想中道论地位的讨论87-89
- 二、老子学说的本质:建立在形而上学之上的内圣外王之学89-92
- 三、法家之“外王”需要道家之“内圣”的支撑92-93
- 第二节 韩非对老子形而上学的改造93-101
- 一、无限的道体——老子、韩非思想的共同起点93-94
- 二、道与万物的关系——韩非与老子的分歧之处94-96
- 三、德与理之分疏——道体向下落实的两条路径96-99
- 四、理——“道”在自然、社会的层面的落实99-100
- 五、德——道在人的精神层面的落实100-101
- 第三节 内圣外王:君主与法术的统一101-110
- 一、外王:从道理到法术的落实101-103
- (一)理与经验认识102
- (二)理与法术102-103
- 二、内圣:从道德到君主的素质103-107
- (一)德、仁、义、礼——精神的逐渐衰落103-105
- (二)积聚精神返回“德”105-107
- 三、内圣外王:君主与法术之统一107-110
- (一)君主之“德”与“法”之统一107-108
- (二)君主之“德”与“刑名术”之统一108-109
- (三)君主之“德”与“参验术”之统一109-110
- 本章小结110-112
- 结语112-114
- 参考文献114-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标晶 ,戴丽敏;关于儿童剧创作若干问题的探讨[J];齐鲁艺苑;1989年04期
2 田辰山;;与西方相比较的儒学政治思想逻辑——兼论中华民族精神内涵[J];国际儒学研究;2008年00期
3 杨文虎;风骨研究和西方思想逻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邓小琴;;从“新的人民的文艺”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文代会”主报告的写作及其历史意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5 张雄;杰出人物历史作用新论[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6 冯幼民;No Signposts in the Sea 教学笔记[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7 臧清;;初唐的文学理解与文学观念的形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卫平;陈朋;;“一个弄清楚”、“四个如何认识”和“六个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思想逻辑[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楠森;思想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N];人民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孙荣飞 常菁;刘吉:“综合也是一种创造”[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坤鹏;论韩非的思想逻辑[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韩非的思想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