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荀子“为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9 14:31
  传统儒家十分注重“为学”,即道德的修养和实践。孔子提倡“为学”的原则应是“为己之学”,自称孔子“后学”的荀子极力推崇孔子,并在“为学”问题上也强调“为己之学”,然而两者的区别仍然十分明显。荀子的“为学”一开始就不是单纯以成人成德为目的,而是作为实现客观外在目标的手段提出的,其宏伟而又详尽完备的社会政治理想即建基于社会成员的“为学”基础之上。其次荀子为了突出“为学”这一手段的重要性,又不得不在经验和事实层面上预设“人性恶”作为前提。这样,原本意义上的“为己之学”依据个体自身即能完满自足地得以实现,而在荀子那里会产生一个问题,即“为学”如何可能?荀子认为,首先,人的“天官”和“天君”可以结合起来,能够明确无误地认识客观事物;其次,人还可以凭其天生具备的“质具”将客观事物之“理”通过“以类度类”移用到道德领域之内。不过,荀子还认为,个体内在的依据还不足以促成对“仁义法正”的认知和实践,道德修为必须辅之以严整齐一的礼法、威严绝对的君师以及合理合礼的功利等诸多外在依据方为可能。虽然荀子也极力主张“为己之学”,但是其“礼法并重”的为学致思路向会不可避免地将道德自律置换成他律,随之德性伦理也将为规范...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论
第一章 “为学”之必要
    第一节 “为学”是理想社会政治的需要
        一 明君之治
        二 君子之用
    第二节 “为学”是改造人性的需要
        一 荀子“性恶”论
        二 “化性起伪”论
第二章 “为学”如何可能
    第一节 “为学”的内在依据
        一 认知之心
        二 “质具”之“知”“能”
    第二节 “为学”的内容——礼义
        一 “治辨之极”
        二 “道德之极”
    第三节 “为学”的途径
        一 君师为引导
        二 功利为动力
第三章 荀子“为学”思想之反思
    第一节 荀子“为学”思想之特征
    第二节 荀子“为学”思想之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本文编号:3672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72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c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