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幸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4 00:13
贝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哲学家、思想家、数学家、文学家、逻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活跃的政治活动家。作为一位具有着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罗素一生著述颇丰、涵盖极广。他的作品不仅包含了众多被称为经典的学术著作,而且内含着大量对社会、教育、文化、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围绕他对幸福观问题的一些看法进行论述,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罗素幸福观形成的背景与理论渊源。形成背景主要从其成长经历和社会背景两方面介绍,而理论渊源主要介绍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思想以及密尔的个人主义思想对其的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的是罗素幸福观的内容及其伦理本性,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论述的是作为罗素幸福观核心的“善”。首先分别从其对不幸的类型及思想渊源和幸福的必要条件两个维度加以阐述,最终归纳总结出不幸的原因主要有“过分的自我关注”、“拜伦式的不幸福”以及“对成功的过分竞争”等,而幸福的建构则主要有“爱”与“知识”两个维度。笔者力图从伦理学学科的视角挖掘出罗素幸福观所内含的对道德准则的批判...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罗素幸福观的形成背景与理论渊源
(一) 罗素幸福观的形成背景
1、 成长经历
2、 社会背景
(二) 罗素幸福观的理论渊源
1、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
2、 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思想
3、 密尔的个人主义伦理思想
二、 罗素以“善”为核心的幸福观
(一) 罗素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1、 不幸的类型及思想根源
2、 幸福的必要条件
(二) 作为罗素幸福观核心的“善”
1、 道德准则与“善”
2、 作为幸福本质的“善”
三、 罗素幸福观的特征及当代反思
(一) 罗素幸福观的特征
1、 对幸福的体验方式更生活化
2、 对幸福的感受途径更多维化
3、 获取幸福的根源更具针对性
(二) 罗素幸福观的当代反思
1、 罗素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2、 罗素幸福观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里士多德与罗素的幸福观比较[J]. 马柏林,王玺.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9)
[2]现当代中西方幸福观研究综述[J]. 江传月. 理论月刊. 2009(04)
[3]马克思哲学与孔子哲学的内在契合[J]. 魏书胜,胡海波.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4)
[4]爱与知识的伦理底蕴——罗素的幸福观分析[J]. 钱宁. 兰州学刊. 2008(07)
[5]不幸与幸福——罗素的幸福观伦理对现代人的启迪[J]. 钱宁. 学术论坛. 2008(05)
[6]超越主观幸福感[J]. 苗元江,龚继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7]“幸福”的哲学思考[J]. 张光成. 传承. 2007(08)
[8]对幸福的哲学思考[J]. 蔡春玲. 学术探索. 2007(02)
[9]幸福感:分裂与整合[J]. 苗元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 陈姝娟,周爱保.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03)
硕士论文
[1]“以人为本”的历史回溯与现实思考[D]. 张晓兵.郑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8743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罗素幸福观的形成背景与理论渊源
(一) 罗素幸福观的形成背景
1、 成长经历
2、 社会背景
(二) 罗素幸福观的理论渊源
1、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
2、 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思想
3、 密尔的个人主义伦理思想
二、 罗素以“善”为核心的幸福观
(一) 罗素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1、 不幸的类型及思想根源
2、 幸福的必要条件
(二) 作为罗素幸福观核心的“善”
1、 道德准则与“善”
2、 作为幸福本质的“善”
三、 罗素幸福观的特征及当代反思
(一) 罗素幸福观的特征
1、 对幸福的体验方式更生活化
2、 对幸福的感受途径更多维化
3、 获取幸福的根源更具针对性
(二) 罗素幸福观的当代反思
1、 罗素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2、 罗素幸福观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里士多德与罗素的幸福观比较[J]. 马柏林,王玺.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9)
[2]现当代中西方幸福观研究综述[J]. 江传月. 理论月刊. 2009(04)
[3]马克思哲学与孔子哲学的内在契合[J]. 魏书胜,胡海波.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4)
[4]爱与知识的伦理底蕴——罗素的幸福观分析[J]. 钱宁. 兰州学刊. 2008(07)
[5]不幸与幸福——罗素的幸福观伦理对现代人的启迪[J]. 钱宁. 学术论坛. 2008(05)
[6]超越主观幸福感[J]. 苗元江,龚继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7]“幸福”的哲学思考[J]. 张光成. 传承. 2007(08)
[8]对幸福的哲学思考[J]. 蔡春玲. 学术探索. 2007(02)
[9]幸福感:分裂与整合[J]. 苗元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 陈姝娟,周爱保.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03)
硕士论文
[1]“以人为本”的历史回溯与现实思考[D]. 张晓兵.郑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8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7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