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杂学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4 22:43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1160年至1170年是朱熹理学思想走向成熟和系统化的关键时期,《杂学辨》就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但是,学术界对《杂学辨》的专门研究并不多,《杂学辨》在朱熹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杂学辨》为研究对象,试图弥补学术界在《杂学辨》研究方面的不足。《杂学辨》一书包含了朱熹所作的四篇批判性文章,是在其“中和旧说”时期写作的。《杂学辨》各篇分别体现了朱熹与苏轼、苏辙、张九成和吕本中等人在本体论、工夫论和知行观等方面的具体分歧。首先,在本体论方面,朱熹通过批评诸家对于“性命之原”问题的观点,辨析了道德本原问题;通过批评诸家的“鬼神观”,辨析了宇宙之自然与理的关系问题。其次,在工夫论方面,朱熹主要在心性修养上的“中和”与“已发未发”问题和道德实践的“诚与行诚”两个方面对诸家的观点作出了批评。最后,在知行观方面,主要涉及朱熹对于诸家“格物致知”观点的批评。这些思想上的差异既体现了儒家与佛、道之间的分歧,同时也反映了儒学内部“心学”和“理学”之间的分歧。从《杂学辨》所涉及的论域来看,宇宙本体论、工夫论、...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杂学辨》写作缘起与朱熹早期思想的演变
2.1 《杂学辨》写作之社会背景
2.2 《杂学辨》写作之思想背景
2.3 《杂学辨》在朱熹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定位
第3章 《杂学辨》其书及相关人物
3.1 《杂学辨》写作时间
3.2 《杂学辨》批评的对象及其著作
3.3 《杂学辨》之体例及内容
第4章 《杂学辨》的本体之辨
4.1 道德本原之辨:性命之原
4.1.1 “性命观”主旨的分歧
4.1.2 “道”之体用的分歧
4.2 宇宙自然之辨:鬼神观
4.2.1 朱熹与苏轼“鬼神观”的分歧
4.2.2 朱熹与张九成“鬼神观”的分歧
小结
第5章 《杂学辨》的工夫之辨
5.1 心性修养:中和与已发未发
5.1.1 朱熹与苏辙对“未发”有无善恶的分歧
5.1.2 朱熹与张九成在“戒慎恐惧”问题上的分歧
5.2 道德实践:诚与行诚
5.2.1 朱、张在“诚”之定义上的分歧
5.2.2 朱、张在“行诚”思想上的分歧
小结
第6章 《杂学辨》的知行之辨
5.1 朱、张在知行观上的分歧
5.2 朱、吕在知行观上的分歧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朱熹与张栻、吕祖谦互动述略[J]. 田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论吕本中的师承渊源[J]. 殷洁.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3]朱熹同汪應辰的交遊與交鋒——以《文定集》爲中心考察[J]. 劉佩芝. 历史文献研究. 2017(01)
[4]张九成对《大学》致知格物的心学诠释[J]. 李春颖. 中国哲学史. 2017(03)
[5]吕本中“活法”说内涵生成的理学观照[J]. 左志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6]吕本中“活法”说探源——从儒、释、道互补说起[J]. 曾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7]论苏辙《老子解》的三家融合思想[J]. 王伟倩,何莲. 邢台学院学报. 2013(01)
[8]已发未发之间——张九成对道南已发未发思想的发展[J]. 李春颖.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01)
[9]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朱熹的鬼神观辨析[J]. 冯兵. 学术研究. 2013(02)
[10]朱熹新旧“中和”说浅析[J]. 方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11)
博士论文
[1]佛学与北宋士大夫的精神世界[D]. 邢爽.湖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81001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杂学辨》写作缘起与朱熹早期思想的演变
2.1 《杂学辨》写作之社会背景
2.2 《杂学辨》写作之思想背景
2.3 《杂学辨》在朱熹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定位
第3章 《杂学辨》其书及相关人物
3.1 《杂学辨》写作时间
3.2 《杂学辨》批评的对象及其著作
3.3 《杂学辨》之体例及内容
第4章 《杂学辨》的本体之辨
4.1 道德本原之辨:性命之原
4.1.1 “性命观”主旨的分歧
4.1.2 “道”之体用的分歧
4.2 宇宙自然之辨:鬼神观
4.2.1 朱熹与苏轼“鬼神观”的分歧
4.2.2 朱熹与张九成“鬼神观”的分歧
小结
第5章 《杂学辨》的工夫之辨
5.1 心性修养:中和与已发未发
5.1.1 朱熹与苏辙对“未发”有无善恶的分歧
5.1.2 朱熹与张九成在“戒慎恐惧”问题上的分歧
5.2 道德实践:诚与行诚
5.2.1 朱、张在“诚”之定义上的分歧
5.2.2 朱、张在“行诚”思想上的分歧
小结
第6章 《杂学辨》的知行之辨
5.1 朱、张在知行观上的分歧
5.2 朱、吕在知行观上的分歧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朱熹与张栻、吕祖谦互动述略[J]. 田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论吕本中的师承渊源[J]. 殷洁.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3]朱熹同汪應辰的交遊與交鋒——以《文定集》爲中心考察[J]. 劉佩芝. 历史文献研究. 2017(01)
[4]张九成对《大学》致知格物的心学诠释[J]. 李春颖. 中国哲学史. 2017(03)
[5]吕本中“活法”说内涵生成的理学观照[J]. 左志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6]吕本中“活法”说探源——从儒、释、道互补说起[J]. 曾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7]论苏辙《老子解》的三家融合思想[J]. 王伟倩,何莲. 邢台学院学报. 2013(01)
[8]已发未发之间——张九成对道南已发未发思想的发展[J]. 李春颖.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01)
[9]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朱熹的鬼神观辨析[J]. 冯兵. 学术研究. 2013(02)
[10]朱熹新旧“中和”说浅析[J]. 方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11)
博士论文
[1]佛学与北宋士大夫的精神世界[D]. 邢爽.湖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81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8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