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什么—对海德格尔关于物性论思想的评述
发布时间:2017-05-17 00:06
本文关键词:物是什么—对海德格尔关于物性论思想的评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海德格尔哲学体系中的“物”作为研究核心,以观点早期、中期、晚期的转变为切入点,从逐渐深化的“物”的理解为视角,分析海德格尔对于“物”的观点的深刻意义。 本文的第一章先对于“物”这个概念作了初步的梳理。从“物”的定义出发分为了狭窄意义上的“物”、广泛意义上的“物”、以及哲学意义上的“物”这三种形式,从其异同的比较分析中,,突出哲学意义上的追问应是无条件的。接着对于西方哲学史中“物”的追问历史做了简单梳理。 第二章继续解读“物”的追问方式。科学方式与哲学方式的不同在于,对于“物”科学的追问注重于在寻求问题中所用的方法,定理等;对于“物”的哲学的追问则是要寻求问题的终极答案。当然不论是科学追问方式还是哲学的追问方式都具有在场意义。“时间”、“空间”则是一种关于规定性的假设,用于区分和认识“物”。 第三章论述了海德格尔三个时期对于“物”的解释。早期在世界中物显现自身;中期在时间里,真理得以发生;晚期语言历史阶段,天地神人的聚交。海德格尔对于“物”的理解是思想深化的过程,沉思性语言是纯粹的自我对话;功能性语言是对事物类属的区别;技术性语言与沉沦的此在被设定为工具。最后得出结论,哲学的追问应当用“诗意的态度”走向物本身。
【关键词】:物 海德格尔 诗意 历史 此在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516.5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9
- 第一章 何为“物”?9-14
- 第一节 物的定义9-11
- 一、 狭义的“物”9-10
- 二、 广义的“物”10-11
- 三、 哲学意义上的“物”是无条件的11
- 第二节 “物”的追问的历史11-14
- 第二章 “物”的追问方式14-20
- 第一节 科学方式与哲学方式的差异14-15
- 第二节 哲学追问与科学追问同样关于在场15-18
- 一、 哲学追问的在场意义15-16
- 二、 哲学讨论中在场的要素16-17
- 三、 在场意味着三种规定需同时存在17-18
- 第三节 此在与“物”的相互作用(意义关系)18-20
- 第三章 对海德格尔物的追问的评述20-42
- 第一节 海德格尔三个阶段对于“物”的理解20-25
- 一、 早期在世界中——物显现自身20-22
- 二、 中期在时间里——真理得以发生22
- 三、 晚期语言历史阶段——天地神人的聚交22-25
- 第二节 对于“物”的理解是思想深化的过程25-32
- 一、 沉思性语言是纯粹的自我对话25-27
- 二、 功能性语言是对事物类属的区别27-29
- 三、 技术性语言与沉沦的此在被设定为工具29-32
- 第三节 结论—用“诗意的态度”走向物32-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枫;;卢克莱修的诗性启蒙——《物性论》卷三行978—1023绎读[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2 肖卜文;;论卢克莱修宗教批判思想的基本内容——以《物性论》为中心的考察[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方炜;;卢克莱修的《物性论》[J];读书;1959年16期
4 俞久洪;;朝气蓬勃、叱咤世界的大胆诗人——读卢克莱修的《物性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5 德东;《物性论》[J];道德与文明;1987年03期
6 毅耘;张志敏;;卢克莱修《物性论》要义述评[J];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7 陈琰;;海德格尔晚期思想中的物性论[J];学术论坛;2010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涛;物是什么—对海德格尔关于物性论思想的评述[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物是什么—对海德格尔关于物性论思想的评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