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朱熹《孟子精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4 12:27
  《孟子精义》奠定了朱子孟学思想的基础,对《孟子精义》的研究与探讨,无论是从考察宋代孟学研究发展流变出发,还是从厘清朱熹孟学思想细节考虑,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是书,笔者先后经眼了七个版本:明抄本、清康熙中期吕氏宝诰堂《朱子遗书》二刻本、清乾隆《四库全书》抄本、清同治十三年金陵公善堂刻本、清光绪十二年传经堂《西京清麓丛书》刻本、清光绪二十七年《紫阳丛书》刻本、日本正保十四年和刻本。详细比勘《孟子精义》诸版本,梳理出了四库本众多讹误问题,而市面较为通行的《朱子全书》本、《儒藏》本虽曾以吕氏宝诰堂本为底本对《孟子精义》做过较为细致的校勘工作,但其中亦不乏可俟商榷之处。《孟子精义》虽是朱子“述而不作”的作品,却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一方面,朱子在蒐集资料时对于《孟子》哪几章有重点解读的必要,以及道学群体对《孟子》义理的阐释集中在哪些地方、众人如何将理学与孟学结合阐释等问题非常清楚。因而,就结构上来说,此注本在各个章节的义理汇集上刻意呈现出的轻重详略之分,其详略程度本身即已足见朱子对于目标阐释对象的深刻把握;从文本内容来说,《孟子精义》所录道学家的言论基本上是按照“本体——工夫”的观念模式解构孟学义...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宋代《孟子》学相关研究
    (二)朱熹《孟子》学及《孟子精义》相关研究
    (三)《孟子精义》研究意义
一 《孟子精义》版本考
    (一)《孟子精义》知见版本述要
    (二)《孟子精义》明抄本讹误举要
    (三)《孟子精义》四库本讹误举要
    (四)《朱子全书》本《孟子精义》勘误
二 从学延平:朱熹孟学思想缘起
    (一)涵养本原——于《孟子》“养夜气”处着力
    (二)知行先后——以《孟子》“知言”为端绪
    (三)体用一贯——明《孟子》内圣外王之道
    (四)理一分殊——由《孟子》辨儒释之异
三 《孟子精义》诞生:朱熹孟学思想飞跃
    (一)《孟子精义》成书过程
    (二)《孟子精义》编纂目的
    (三)《孟子精义》辑录理念
四 《孟子精义》创作指涉:朱熹“寓作于述”之内涵
    (一)重构章节:按义理拆解文献重组文本
    (二)确立中心:凸显“本体”、“工夫”诠释重点
    (三)学有所宗:呈现“归本伊洛”学术倾向
    (四)聚焦尹焞:大量引用尹氏孟子解
五 《孟子精义》的孟学理论体系构筑
    (一)修道目的:明“善”
    (二)修道方法:尽“心”
    (三)终极境界:成“圣”
六 朱熹对《孟子精义》中经典哲学问题的反思
    (一)以“心统性情”整合性情关系
    (二)对经权问题进行辩证反思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孟学视域下的朱熹经权统一观念比较析论[J]. 王琳.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10)
[2]朱熹论“人心”与“道心”——从心的主体化与主宰性到道德心的实践[J]. 成中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3]朱熹“天地之性”概念的理学分析[J]. 张锦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以善说性抑或以性说善——孟子性善说新解[J]. 廖晓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3)
[5]朱熹与“四端亦有不中节”问题——兼论恻隐之心、情境与两种伦理学的分野[J]. 谢晓东.  哲学研究. 2017(04)
[6]朱熹的“理先气后”:一种心性工夫论的论证——从清代劳余山到唐君毅[J]. 乐爱国.  人文杂志. 2017(04)
[7]自然之性、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儒家忠德视域下朱熹人性论的三个维度与表征[J]. 欧阳辉纯.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2)
[8]朱止泉论朱熹“以主敬涵养为先”及其与陆王的异同——基于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视角[J]. 乐爱国.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9]以“克己”代“敬”——钱穆论朱子晚年工夫转向[J]. 乐爱国,陈昊.  学术界. 2016(10)
[10]朱熹的“理”:“生生之理”还是“只存有而不活动”——以唐君毅、牟宗三的不同诠释为中心[J]. 乐爱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博士论文
[1]朱熹“四书学”思想研究[D]. 张伟.河北大学 2013
[2]朱熹训诂研究[D]. 贾璐.复旦大学 2011
[3]宋代东莱吕氏家族及其文献考论[D]. 姚红.浙江大学 2009
[4]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 张勇.西北大学 2008
[5]孟子仁义思想研究[D]. 万光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以人学为视角的朱熹理学研究[D]. 王宏海.河北大学 2007
[7]论朱熹对张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 肖发荣.陕西师范大学 2007
[8]“理一分殊”理念下的朱熹哲学[D]. 王广.山东大学 2005
[9]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研究[D]. 权相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10]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 熊瑜.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善”的观念:孟子与柏拉图的比较[D]. 杜阳.山东大学 2017
[2]孟子性命观研究[D]. 安娜娜.山东师范大学 2016
[3]《近思录》编纂与朱熹道体论思想[D]. 孙瑞娇.南京大学 2016
[4]陆九渊对孟子思想的阐发与践履[D]. 李文斌.陕西师范大学 2016
[5]孟子“王道”思想探析[D]. 段雪妍.河北师范大学 2015
[6]李侗朱熹师弟子的生活世界[D]. 赵常淇.陕西师范大学 2015
[7]李侗思想及其对朱熹影响研究[D]. 付良波.曲阜师范大学 2014
[8]朱熹《孟子集注》训诂研究[D]. 李彩.闽南师范大学 2013
[9]孟子“良心”思想研究[D]. 栾俊.山东大学 2013
[10]尹焞思想研究[D]. 陈童童.浙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26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26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