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

发布时间:2023-02-06 18:28
  拿破仑时代,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提出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之后,西方学者和马克主义理论家都对意识形态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发展,提出了丰富甚至对立的内涵。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升级,意识形态成为东西方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社会许多知识分子开始鼓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从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到熊彼特的“趋同论”;从尼克松的“不战而胜”到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这些所谓的“意识形态终结”理论,具有其隐蔽性、欺骗性和迷惑性,是为了掩盖西方发达国家侵略、扩张政策的面纱,是为了“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弱化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所以本文要揭示“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实质,对其进行批判,并提出中国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应对以适应新的形势。 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矛盾性、综合性和动态性,人们对“意识形态的终结”理论的感知和认识,总体上可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关于“意识形态”的定义、界定范围和“意识形态是否应该终结”,中外学者都已有几十年的争论和论述。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并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终结·冲突——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概述
    1.1 意识形态的内涵与演变
        1.1.1 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
        1.1.2 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论述
        1.1.3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意识形态
    1.2 意识形态的终结
        1.2.1 时代背景:社会主义运动的冲击
        1.2.2 贝尔视野中的意识形态
        1.2.3 核心内容
    1.3 趋同论
        1.3.1 时代背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改良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1.3.2 趋同的含义
        1.3.3 主要内容
    1.4 历史的终结
        1.4.1 时代背景:冷战结束
        1.4.2 核心内容
    1.5 文明的冲突
        1.5.1 时代背景:重塑西方的敌对力量
        1.5.2 亨廷顿视野中文明及文明冲突的含义
        1.5.3 核心内容
    1.6 民主和平论
        1.6.1 时代背景:西方国家的“和平”相处
        1.6.2 核心论点
        1.6.3 理论依据
第二章 差异·渗透——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背景透析
    2.1 中西传统价值观的差异与碰撞
        2.1.1 基督教的世俗化与儒教的理想化
        2.1.2 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对立
    2.2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2.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2.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3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2.4 中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发展
        2.4.1 中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2.4.2 中国价值观的多元化
        2.4.3 中国意识形态的多样化
第三章 西化·遏制——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实质
    3.1 西方中心论
        3.1.1 西方文化霸权
        3.1.2 西方的平等和自由制度是最好的民主制度形式
        3.1.3 社会主义正趋同于日益成熟、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
        3.1.4 结论
    3.2 社会主义失败论
        3.2.1 自由、民主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终结阶段和形式
        3.2.2 诬蔑社会主义
        3.2.3 鼓吹中国威胁论
        3.2.4 结论
    3.3 和平演变中国
        3.3.1 实现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
        3.3.2 遏制中国的发展
        3.3.3 改变中国的政权性质
        3.3.4 结论
第四章 坚信·发展——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应对
    4.1 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负面影响
        4.1.1 淡化“意识形态”之风抬头
        4.1.2 社会主义必然失败的悲观情绪出现
    4.2 意识形态不可能终结
        4.2.1 意识形态存在的必然性
        4.2.2 正确看待意识形态的地位
    4.3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3.1 正确处理好意识形态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4.3.2 坚持科学发展观
        4.3.3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4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4.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4.4.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4.3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4.4 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
    4.5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4.5.1 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4.5.2 深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4.6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736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36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c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