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实践哲学视域下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4 10:15
  葛兰西将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哲学”,并明确指出“实践哲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变成意识形态。国内外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的研究者,鲜有从葛兰西实践哲学的视域去研究其意识形态思想。以往研究,普遍忽略了葛兰西实践哲学与其意识形态思想浑然一体的本质。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具有科学性、合法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这种拥有实践特性的意识形态经过实践,最终让社会成员从心理层面认同它,并内化成民众心中的常识,在生活实践中以它为指导。要厘清葛兰西意识形态为何拥有实践性,它又经过了怎样的实践等问题,必须以葛兰西实践哲学作为研究其意识形态思想的视域,并将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同葛兰西实践哲学做一种总体性研究。论文首先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涵进行叙述,并论证其实践哲学与意识形态思想的辩证关系。其次,主要阐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葛兰西立足于他那个时代对马克思“建筑学”的比喻进行了新的思考,他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建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实践的场域是“市民社会”,实践的历史主体是“有机知识分子”。再次,重在论述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葛兰西将建立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视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实践的宗旨。无产阶级...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的研究意义
        1. 理论价值
        2. 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 研究目标
        2. 研究方法
    (四)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及不足
        1.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一、 崭新的研究视域:葛兰西实践哲学
    (一)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涵
        1. 实践本体论思想
        2. 实践的历史观
        3. 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二) 实践哲学与意识形态
        1. 实践哲学是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2. 实践哲学与意识形态的总体性关联
        3. 实践哲学使意识形态回归启蒙之光的领域
    (三) 斗争: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形成的实践武器
        1. 阶级斗争的前因:国家已成为民众敌对的实体
        2. 政治斗争:意识形态思想形成的政治实践基础
二、 意识形态社会实践之维
    (一) 葛兰西对马克思“建筑学比喻”的重新思考
        1. 社会实践与经济基础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3. 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
        4.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二) 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实践的场域
        1.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
        2. 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的新释
        3. “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在意识形态实践中的不同地位
    (三) 有机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实践的历史主体
        1. “有机知识分子”的内涵
        2. “有机知识分子”与政党
        3. “有机知识分子”与国民教育
三、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实践的宗旨:文化领导权
    (一) 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渊源
        1. 对列宁“领导权”思想的继承
        2. 对意大利传统“领导权”思想的扬弃
        3. 总体性的“文化领导权”的形成
    (二) 民众“认同”
        1. 政治合法性认同
        2. 文化合法性认同
    (三) 民众“常识”的建构
        1. 理论基础:人人都是哲学家
        2. 实践关键:新世界观的树立
        3. 实践目标:新“常识”的形成
四、 葛兰西实践性意识形态思想的地位与影响
    (一)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实践的物质保障
        1. “市民社会”的另类诠释
        2. 意识形态实践的实质:摒弃“伪主体”
    (二) “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实践性意识形态的黑格尔式嫁接
        1. 物质性意识形态:痴迷于实践的幽灵
        2. 自发实践的意识形态
    (三) 达到“爱欲”的解放:意识形态实践的最高诉求
        1. 意识形态实践的“爱欲”解放途径
        2. “爱欲”解放的归宿:人的自由解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42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42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1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