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9 17:08
  人类对自身的追问,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各个时代的哲学家对人的本质问题有着不同的界定。从公元6世纪到19世纪,这十三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可谓繁花似锦、硕果累累。在过去的时代里,先辈哲人们试图通过纯粹的理论思辨构建一个完善的哲学思想体系,实现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全面解答。然而,这种纯粹的理论思辨的方式使得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悬浮在空中”,失去了“现实的根”。马克思吸取前人的教训,紧紧抓住“现实的根”,摒弃了以往对于人的本质问题“悬浮在空中”的抽象思辨,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实现“以脚着地”,回归到了现实世界。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学的核心,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也确实由来已久。新时代时期我们的党和国家愈加强调重视人的现实发展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社会人的现代性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从而影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马克思早年、中年、晚年的著作为线索背景,立足于马克思“现实的人”的视角,以整体性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实质是一个包含“需要本质”“劳动本质”“社会关系本质”的“三位一体”的整体系统。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人的本质...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2.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内蕴的三角逻辑关系
        2.1.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
        2.1.2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内蕴的三角逻辑关系
    2.2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特征
        2.2.1 在人的本质理论的内容上实现了逻辑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2.2.2 在人的本质理论的研究方式上实现了本质与现象的辩证统一
        2.2.3 在对待人的地位上实现了主体性与客体性的辩证统一
        2.2.4 在人的发展目标上坚持自由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3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考察
    3.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渊源
        3.1.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3.1.2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理论渊源
    3.2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萌芽阶段
        3.2.1 完全信仰黑格尔时期: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我意识
        3.2.2 逐渐怀疑黑格尔时期:人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由
    3.3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阶段
        3.3.1 批判黑格尔时期: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现实性
        3.3.2 转向费尔巴哈时期: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
        3.3.3 批判费尔巴哈时期: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3.4 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彻底决裂时期:人的本质是需要
    3.4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确立阶段
        3.4.1 《共产党宣言》时期: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本质
        3.4.2 《共产党宣言》时期: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本质真正得以实现
    3.5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阶段
        3.5.1 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期:以政治经济学为视角研究人的本质
        3.5.2 《资本论》时期:以资本为视角研究人的本质
        3.5.3 《人类学笔记》时期:以人类学为视角研究人的本质
4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当代启示
    4.1 理论启示
        4.1.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三位一体”的整体系统
        4.1.2 马克思“现实的人”为当代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视角
        4.1.3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我国马克思主义人学学科建设奠定基础
    4.2 实践启示
        4.2.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我国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指导
        4.2.2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46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46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a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