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10:36
儒墨两家在战国之时皆为当世显学,二者不光是彼此诘难,更多的还是相互影响与吸收。西汉自建立以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已是大势所趋。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经济得以进一步恢复发展,思想文化也愈发繁荣渐成多元发展之势,儒、道、墨等先秦诸子之学再一次进行了互相的影响和吸收从而完善自己,以适应时局之需要,其中尤为可道的是儒家学者通过“援墨入儒”的方式来完善扩充自己的思想政治体系,并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墨家学派的式微,墨家思想也找到了继续表达自己思想的载体----儒家思想,从而为儒家思想在汉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西汉时期许多儒家代表人物其思想中都带有明显的墨家思想色彩,如贾谊、韩婴、公孙弘、董仲舒等人。也正是因为西汉时期的这种“援墨入儒”的情况,使得时人开始习惯于“儒墨同称”,墨家思想也逐渐被儒家思想融合,形成了更为完善和系统的儒学,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会在西汉时期出现“墨学中绝”的假象。西汉时期“援墨入儒”这一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儒学为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所作的努力,这与秦汉学术思潮合流的趋势一致。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了墨学思想既增强了儒学的适应性,也使得儒学更具普遍性,较之从前更贴...
【文章页数】:66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现状
1.关于儒墨的异同和联系
2.关于儒墨互补互用的研究
3.关于西汉儒家思想对墨家思想吸收融合的研究
(四)概念界定
(五)本文创新点
一、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的背景
(一)西汉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1.政治的逐步稳定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2.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大一统”思想的建立
(二)诸子思想多元化发展视域下的独尊儒术
1.诸子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2.董仲舒“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
3.关于“墨学中绝”问题和墨家思想存在的状况考论
二、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的具体思想内容
(一)儒家学者对墨家“兼爱”思想的吸收融合
1.贾谊对墨家“兼爱”思想的吸收融合
2.董仲舒对墨家“兼爱”思想的吸收融合
3.公孙弘对墨家“兼相爱,交相利”思想的吸收融合
4.谷永对墨家“兼爱”思想的吸收融合
(二)儒家学者对墨家“非攻”思想的吸收融合
1.公孙弘对墨家“非攻”思想的吸收融合
2.狄山对墨家“非攻”思想的吸收融合
3.主父偃对墨家“非攻”思想的吸收融合
4.徐乐对墨家“非攻”思想的吸收融合
(三)儒家学者对墨家“尚贤”思想的吸收融合
1.贾谊对墨家“尚贤”思想的吸收融合
2.董仲舒对墨家“尚贤”思想的吸收融合
3.郑庄对墨家“尚贤”思想的吸收融合
4.谷永对墨家“尚贤”思想的吸收融合
(四)儒家学者对墨家“尚同”思想的吸收融合
1.贾谊对墨家“尚同”思想的吸收融合
2.韩婴对墨家“尚同”思想的吸收融合
3.董仲舒对墨家“尚同”思想的吸收融合
(五)儒家学者对墨家“义利观”的吸收融合
1.贾谊对墨家“义利观”思想的吸收融合
2.董仲舒对墨家“义利观”思想的吸收融合
3.司马迁对墨家“义利观”思想的吸收融合
(六)儒家学者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融合
1.贾谊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吸收融合
2.韩婴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吸收融合
3.董仲舒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吸收融合
4.司马相如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吸收融合
5.谷永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吸收融合
(七)儒家学者对墨家“节用”思想的吸收融合
1.贾谊对墨家“节用”思想的吸收融合
2.韩婴对墨家“节用”思想的吸收融合
3.董仲舒对墨家“节用”思想的吸收融合
4.公孙弘对墨家“节用”思想的吸收融合
三、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的评价
(一)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对汉王朝的影响
(二)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756034
【文章页数】:66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现状
1.关于儒墨的异同和联系
2.关于儒墨互补互用的研究
3.关于西汉儒家思想对墨家思想吸收融合的研究
(四)概念界定
(五)本文创新点
一、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的背景
(一)西汉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1.政治的逐步稳定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2.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大一统”思想的建立
(二)诸子思想多元化发展视域下的独尊儒术
1.诸子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2.董仲舒“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
3.关于“墨学中绝”问题和墨家思想存在的状况考论
二、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的具体思想内容
(一)儒家学者对墨家“兼爱”思想的吸收融合
1.贾谊对墨家“兼爱”思想的吸收融合
2.董仲舒对墨家“兼爱”思想的吸收融合
3.公孙弘对墨家“兼相爱,交相利”思想的吸收融合
4.谷永对墨家“兼爱”思想的吸收融合
(二)儒家学者对墨家“非攻”思想的吸收融合
1.公孙弘对墨家“非攻”思想的吸收融合
2.狄山对墨家“非攻”思想的吸收融合
3.主父偃对墨家“非攻”思想的吸收融合
4.徐乐对墨家“非攻”思想的吸收融合
(三)儒家学者对墨家“尚贤”思想的吸收融合
1.贾谊对墨家“尚贤”思想的吸收融合
2.董仲舒对墨家“尚贤”思想的吸收融合
3.郑庄对墨家“尚贤”思想的吸收融合
4.谷永对墨家“尚贤”思想的吸收融合
(四)儒家学者对墨家“尚同”思想的吸收融合
1.贾谊对墨家“尚同”思想的吸收融合
2.韩婴对墨家“尚同”思想的吸收融合
3.董仲舒对墨家“尚同”思想的吸收融合
(五)儒家学者对墨家“义利观”的吸收融合
1.贾谊对墨家“义利观”思想的吸收融合
2.董仲舒对墨家“义利观”思想的吸收融合
3.司马迁对墨家“义利观”思想的吸收融合
(六)儒家学者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融合
1.贾谊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吸收融合
2.韩婴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吸收融合
3.董仲舒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吸收融合
4.司马相如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吸收融合
5.谷永对墨家“天志”“明鬼”思想的吸收融合
(七)儒家学者对墨家“节用”思想的吸收融合
1.贾谊对墨家“节用”思想的吸收融合
2.韩婴对墨家“节用”思想的吸收融合
3.董仲舒对墨家“节用”思想的吸收融合
4.公孙弘对墨家“节用”思想的吸收融合
三、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的评价
(一)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对汉王朝的影响
(二)西汉儒家学者“援墨入儒”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756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5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