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义利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1 03:24
法家学派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员,其思想中包含着哲学、法学、经济学、伦理学等众多内容,其中义利思想是法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义利之辨中,法家也彰显出了自己的特色。但在几千年来的观念中,法家因为重利的特点而备受争议,这是因为概括化的总结导致了对法家义利思想的片面认识。本文旨在从法家处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中去进行法家义利思想的论证;从人性论、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去分析法家义利思想存在的理论依据;从义利关系、公私关系和法与义利关系的视角中去正确认识法家义利思想的框架和内容;从与先秦儒、墨、道三家义利思想的对比中进一步突显法家义利思想的特性和差异。以上均为法家义利思想在新时代语境中的转化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为解决新时代下的义利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论文以义、利、法三者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辩证关系的角度,研究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要对法家义利思想进行的准确性的了解,首先就是需要研究义、利、法三者在法家文献中体现出的内涵。法家关于义、利、法的具体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于普遍意义上的解释,因此内涵的准确界定是研究法家义利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在义利思想的体系中,法家构建了以法为中心的义...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之处
2.法家义利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
2.1 时代背景
2.1.1 先秦时期政治背景
2.1.2 先秦时期经济背景
2.1.3 先秦时期文化背景
2.2 思想基础
2.2.1 人性论
2.2.2 历史观
2.2.3 价值观
2.3 义利考辨
2.3.1 义利起源
2.3.2 义利之间
2.3.3 义利之辨
3.法家义利思想的内容
3.1 义与利的关系
3.1.1 好利恶害
3.1.2 重利轻义
3.2 公与私的关系
3.2.1 公利为先
3.2.2 民利为基
3.3 法与义利的关系
3.3.1 以法为纲
3.3.2 奉公废私
4.法家义利思想与先秦儒家、道家、墨家相比较
4.1 先秦儒家义利思想与法家对比
4.1.1 见利思义
4.1.2 何必曰利
4.1.3 儒家义利与法家对比
4.2 先秦道家义利思想与法家对比
4.2.1 义利双弃
4.2.2 无欲无义
4.2.3 道家义利与法家对比
4.3 先秦墨家义利思想与法家对比
4.3.1 兼爱交利
4.3.2 贵义尚利
4.3.3 墨家义利与法家对比
5.法家义利思想评析及当代启示
5.1 法家义利思想评析
5.1.1 历史影响
5.1.2 思想局限
5.2 法家义利思想对当代启示
5.2.1 古代义利思想的扬弃
5.2.2 现代义利思想的探索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3759102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之处
2.法家义利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
2.1 时代背景
2.1.1 先秦时期政治背景
2.1.2 先秦时期经济背景
2.1.3 先秦时期文化背景
2.2 思想基础
2.2.1 人性论
2.2.2 历史观
2.2.3 价值观
2.3 义利考辨
2.3.1 义利起源
2.3.2 义利之间
2.3.3 义利之辨
3.法家义利思想的内容
3.1 义与利的关系
3.1.1 好利恶害
3.1.2 重利轻义
3.2 公与私的关系
3.2.1 公利为先
3.2.2 民利为基
3.3 法与义利的关系
3.3.1 以法为纲
3.3.2 奉公废私
4.法家义利思想与先秦儒家、道家、墨家相比较
4.1 先秦儒家义利思想与法家对比
4.1.1 见利思义
4.1.2 何必曰利
4.1.3 儒家义利与法家对比
4.2 先秦道家义利思想与法家对比
4.2.1 义利双弃
4.2.2 无欲无义
4.2.3 道家义利与法家对比
4.3 先秦墨家义利思想与法家对比
4.3.1 兼爱交利
4.3.2 贵义尚利
4.3.3 墨家义利与法家对比
5.法家义利思想评析及当代启示
5.1 法家义利思想评析
5.1.1 历史影响
5.1.2 思想局限
5.2 法家义利思想对当代启示
5.2.1 古代义利思想的扬弃
5.2.2 现代义利思想的探索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3759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5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