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概念内涵的逻辑演进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11 02:03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终。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全面地、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在马克思以前,许多西方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实践观。康德将实践视为基于实践理性基础之上的道德实践;黑格尔将实践视为“绝对理念”在客观精神中不断实现自我的辩证发展过程;英国国民经济学家将人的实践局限为商品价值产生来源的生产劳动;费尔巴哈将实践视为个体与类进行交流的主体意识活动。然而由于不同理论自身所具有的局限以及时代的局限都未能对“实践”概念做出合理的阐释,马克思通过对它们的继承与批判确立了其“实践”概念。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绝对理念”和费尔巴哈“类”的主观抽象性和无人身性,任何理性都是人的理性,于是,作为道德和伦理的实践根据只能局限在人的主观世界之中;英国国民经济学家们虽然讨论了生产实践,但因他们囿于知性的研究方法,所以无法看到支配生产活动的资本逻辑。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通过本质对象化的方式来变革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践活动不仅让人产生了理性,而且实践创造了人类社会和人类的历史,这样,马克思将实践作为自己新哲学的基石,实现了对于以往一切旧...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理论意义
0.1.3 现实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
0.2.1 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概况
0.2.2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概况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0.3.1 研究方法
0.3.2 研究创新点
1 马克思“实践”概念形成理论前提
1.1 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考察
1.1.1 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观
1.1.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观
1.1.3 费尔巴哈的“感性实体”观
1.2 马克思对其思想来源的批判与继承
1.2.1 对黑格尔思辨劳动观的扬弃
1.2.2 对英国政治经济学劳动观的改造
1.2.3 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立场的继承
2 马克思“实践”概念内涵在文本中的逻辑演进
2.1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的人本学内涵
2.1.1 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的对象化与异化
2.1.2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人本学考察
2.1.3 实践的人本学内涵:向人自身的“对象化”回归
2.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唯物主义的哲学内涵
2.2.1 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感性直观
2.2.2 一切唯心主义的基础:思维能动性
2.2.3 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据:主体实践能动性
2.3 《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发展动力的唯物史观内涵
2.3.1 历史的起点:实践的物质生产活动
2.3.2 历史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3.3 历史的目的:基于实践自由的“联合体”
2.3.4 “实践”的唯物史观内涵:一切社会存在的现实基础
2.4 《资本论》:生产过程的政治经济学内涵
2.4.1 资本生产与剩余价值
2.4.2 资本逻辑与人性逻辑的内在矛盾
2.4.3 “实践”概念的政治经济学运用
3 马克思“实践”概念内涵在演进中的确立和意义
3.1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统一性内涵
3.1.1 实践的主体:人的实践类本质
3.1.2 实践的客体:内化于实践之中的“属人世界”
3.1.3 实践的活动:主体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3.1.4 实践的目的:主、客体统一中的人的解放
3.2 探析马克思“实践”内涵演进逻辑的意义
3.2.1 探析马克思“实践”内涵演进逻辑的理论意义
3.2.2 探析马克思“实践”内涵演进逻辑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89123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理论意义
0.1.3 现实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
0.2.1 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概况
0.2.2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概况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0.3.1 研究方法
0.3.2 研究创新点
1 马克思“实践”概念形成理论前提
1.1 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考察
1.1.1 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观
1.1.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观
1.1.3 费尔巴哈的“感性实体”观
1.2 马克思对其思想来源的批判与继承
1.2.1 对黑格尔思辨劳动观的扬弃
1.2.2 对英国政治经济学劳动观的改造
1.2.3 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立场的继承
2 马克思“实践”概念内涵在文本中的逻辑演进
2.1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的人本学内涵
2.1.1 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的对象化与异化
2.1.2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人本学考察
2.1.3 实践的人本学内涵:向人自身的“对象化”回归
2.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唯物主义的哲学内涵
2.2.1 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感性直观
2.2.2 一切唯心主义的基础:思维能动性
2.2.3 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据:主体实践能动性
2.3 《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发展动力的唯物史观内涵
2.3.1 历史的起点:实践的物质生产活动
2.3.2 历史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3.3 历史的目的:基于实践自由的“联合体”
2.3.4 “实践”的唯物史观内涵:一切社会存在的现实基础
2.4 《资本论》:生产过程的政治经济学内涵
2.4.1 资本生产与剩余价值
2.4.2 资本逻辑与人性逻辑的内在矛盾
2.4.3 “实践”概念的政治经济学运用
3 马克思“实践”概念内涵在演进中的确立和意义
3.1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统一性内涵
3.1.1 实践的主体:人的实践类本质
3.1.2 实践的客体:内化于实践之中的“属人世界”
3.1.3 实践的活动:主体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3.1.4 实践的目的:主、客体统一中的人的解放
3.2 探析马克思“实践”内涵演进逻辑的意义
3.2.1 探析马克思“实践”内涵演进逻辑的理论意义
3.2.2 探析马克思“实践”内涵演进逻辑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89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8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