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易与变法:邵作舟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02:16
邵作舟作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是有贡献的。其以“变”(变易)为中心的哲学思想为其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拟从五个方面阐释邵作舟的思想。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缘起及意义、课题研究现状和课题的创新性三个方面展开。选题缘起及意义着重阐述了邵作舟思想研究的价值性和趣味性,课题研究现状分析了学术界对于邵作舟研究的成果和不足,课题的创新性突出了邵作舟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叙述了邵作舟思想产生的原因,论述了晚清的社会情况及邵作舟的生平经历,重点揭示了邵作舟思想形成的背景。即晚清客观环境的刺激;邵作舟出身于官宦家庭,聪明勤学,深受中国传统自然哲学的影响;身边好友的潜在影响;科举考试的屡次失败和长期担任北洋幕僚等因素都促进了邵作舟思想的诞生。第三部分阐释了邵作舟以“变”(变易)为中心的哲学思想,邵作舟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写的《公理凡》中。《公理凡》以中国传统自然哲学为基础,试图从纷繁杂陈的事物中提炼出普适公理,行文之间都与“变”息息相关。其一,邵作舟从“太极本无极”、“动静互根”、“物穷则变”和“物质常在”等方面分析了万物变化的原因;其二,邵作舟从“...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课题研究现状
(四)课题创新性
二、邵作舟思想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环境的刺激
1.民族危亡引起强国御辱的探索
2.经世致用促进实用之学的散播
3.西方科技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二)生平经历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感化熏陶
2.身边好友的潜在影响
3.担任幕僚的任职经历
(三)对中国传统自然哲学的继承
1.周易思想
2.程朱理学
三、邵作舟以“变”为中心的哲学思想
(一)“变”之原因
1.根本原因:太极本无极
2.相对原因:动静互根
3.内在原因:物穷则变
4.外在原因:物质常在
(二)变之主体
1.主体的存在:物有主点
2.主体的唯一:物点不可以有二
3.主体的结构:职各有分
(三)“变”之形式
1.根本形式:阴阳
2.内在形式:异同虚实相合
3.外在形式:摄推各力
4.临界形式:物之各界
(四)“变”之趋向
1.普遍趋向:物之消长
2.未来趋向:物形有定无定
3.终极趋向:新类相代
四、邵作舟的变法思想
(一)中道西器的体用观
1.中西制度各有优劣
2.中国之道:变法之体
3.泰西之器:变法之用
4.重视学贯中西的西艺人才
(二)攘外需安内
1.改革科举
2.停捐限保
3.兵制改革
4.边疆发展
(三)扩大民权
1.去除忌讳
2.广开言路
3.汲取民智
五、邵作舟思想之评价
(一)中西融合的倡导者
(二)化西入中的创新者
(三)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四)士夫情怀的坚守者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15095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课题研究现状
(四)课题创新性
二、邵作舟思想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环境的刺激
1.民族危亡引起强国御辱的探索
2.经世致用促进实用之学的散播
3.西方科技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二)生平经历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感化熏陶
2.身边好友的潜在影响
3.担任幕僚的任职经历
(三)对中国传统自然哲学的继承
1.周易思想
2.程朱理学
三、邵作舟以“变”为中心的哲学思想
(一)“变”之原因
1.根本原因:太极本无极
2.相对原因:动静互根
3.内在原因:物穷则变
4.外在原因:物质常在
(二)变之主体
1.主体的存在:物有主点
2.主体的唯一:物点不可以有二
3.主体的结构:职各有分
(三)“变”之形式
1.根本形式:阴阳
2.内在形式:异同虚实相合
3.外在形式:摄推各力
4.临界形式:物之各界
(四)“变”之趋向
1.普遍趋向:物之消长
2.未来趋向:物形有定无定
3.终极趋向:新类相代
四、邵作舟的变法思想
(一)中道西器的体用观
1.中西制度各有优劣
2.中国之道:变法之体
3.泰西之器:变法之用
4.重视学贯中西的西艺人才
(二)攘外需安内
1.改革科举
2.停捐限保
3.兵制改革
4.边疆发展
(三)扩大民权
1.去除忌讳
2.广开言路
3.汲取民智
五、邵作舟思想之评价
(一)中西融合的倡导者
(二)化西入中的创新者
(三)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四)士夫情怀的坚守者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15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1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