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构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12-02 08:37
  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社会滚滚前行的希望之光。古今中外,无数先哲仁人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描述和构建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前行。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程中,中国人民也从未停止追求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步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且成功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道路,并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然而,面对国内外深刻复杂的形势,继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创新、永不僵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人类预测未来社会的文明成果展开对话,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分化的产物,作为当代西方社会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各流派理论家始终立足资本主义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直面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弊病,深刻反思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种种弊端,积极构建既超越资本主义又优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未来理想社会。他们力图把握时代脉搏,洞察社会发展趋势,以独特的视角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宏观展望和微观设计,在人类预测未来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构想的依据
    第一节 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乌托邦思想的“扬弃”
        一、“回到”马克思“超越”马克思
        二、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三、从传统乌托邦到现代乌托邦
    第二节 实践基础(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一、分析革命失败原因,重新认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
        二、揭示法西斯主义本质,批判垄断资本主义矛盾
        三、研究对象转换,驳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
        四、世纪之交多元危机涌现,抨击“后资本主义”
    第三节 实践基础(二):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
        一、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模式的质疑
        二、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批判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构建的战略
    第一节 实现社会变革的形势判断
        一、现代社会异化普遍性的加强
        二、资本主义出现“合法性危机”与“现实社会主义”弊端暴露
        三、全球性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第二节 实现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一、“无产阶级丧失革命主体性”
        二、实现社会变革的新主体力量
    第三节 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路径
        一、思想文化路径
        二、社会生活路径
        三、政治经济路径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设计的模式
    第一节“工人自治”型社会模式
        一、政治体制崇尚工人民主
        二、倡导经济民主化
        三、注重社会主义文化教育
        四、核心是民主问题
    第二节“人道主义”型社会模式
        一、贯彻落实政治民主原则
        二、经济发展服从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三、弘扬人道主义文化价值观
        四、充满爱的道德社会
        五、目标是人的自由解放
    第三节 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一、主张适度的投资计划管理与政府干预
        二、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
        三、保持生产资产社会公有
        四、追求企业自治与民主管理
        五、实质是优化资源配置
    第四节 生态社会主义模式
        一、秉持平等、正义、民主的政治精神
        二、倡导生态理性与建立稳态经济模式
        三、实现文化价值观转变
        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理念
第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构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理论价值
        一、对人类未来社会构想的拓展
        二、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思想的丰富
        三、对中国梦伟大设想的启示
    第二节 实践意义
        一、为人类构建未来社会提供多样化选择
        二、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事业的继续推进
        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若干启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本文编号:3869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69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7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