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实践论转向探析
发布时间:2024-01-20 19:51
在黑格尔看来,当时德国哲学“无能的理性观”大行其道,这种“精神”赤字的发展模态与真实世界的精神追求背道而驰。哲学本应该是用以理性来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内容的,即“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然而以往知性形而上学受困于其有限的限制性思维,对事物的表象假以研究,基于知性思维的立场以有限去把握无限。在对知性形而上学对象的批判中,黑格尔将形而上学的对象由知性立场提升至理性的思辨立场之上,创建了其对象为绝对和无限、内容为绝对理念的思辨哲学,绝对理念外化为上帝、精神与自由,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理念——自然——精神三者交互的正反合完备系统。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建构术”进行了理性的断离与承接,将现实从理念世界拉回到人类现实物质生产活动,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完成实践论转向。马克思认为真正的现实是人类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让哲学回归“现实家园”,就必须将哲学对象对准现实,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转向,首先打破了黑格尔思辨对象——“理念”的幻象根基,由理念转向人的实践类本质;其次将理念流转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正反合精神运动转向社会生产方式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矛盾运动;最后由绝对理念的自我实...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
0.2.1 国外研究概况
0.2.2 国内研究概况
0.3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0.3.1 研究特色
0.3.2 理论创新
1 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及其理论价值
1.1 黑格尔对于知性形而上学对象的批判
1.2 思辨哲学的对象:上帝、精神与自由的“三位一体”
1.3 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与思辨哲学体系的确立
1.4 黑格尔形而上学对象的理论局限
2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扬弃
2.1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批判
2.1.1 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抽象性
2.1.2 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无人身性
2.2 马克思哲学对象在实践领域中的确立
2.2.1 哲学对象: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
2.2.2 哲学对象的内容:人的实践本性
2.2.3 哲学对象的目标:人类的现实解放
2.3 马克思哲学对象确立的理论价值
2.3.1 哲学对象的现实唯物性
2.3.2 哲学对象的社会实践性
3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超越与变革
3.1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现实转向
3.1.1 哲学对象的内容:由理念转向人的实践类本质
3.1.2 哲学对象的具体展开:由精神运动转向社会生产方式运动
3.1.3 哲学对象的最终实现:由绝对理念的自我实现转向人类自身的现实解放
3.2 马克思哲学对象转向的变革实质
3.2.1 “哲学现实化”实践道路的开启
3.2.2 哲学功能由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转向
3.3 研究马克思哲学对象实践论转向的意义
3.3.1 增添了研究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变革关系的新视角
3.3.2 为当代中国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提供新维度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81455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
0.2.1 国外研究概况
0.2.2 国内研究概况
0.3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0.3.1 研究特色
0.3.2 理论创新
1 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及其理论价值
1.1 黑格尔对于知性形而上学对象的批判
1.2 思辨哲学的对象:上帝、精神与自由的“三位一体”
1.3 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与思辨哲学体系的确立
1.4 黑格尔形而上学对象的理论局限
2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扬弃
2.1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批判
2.1.1 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抽象性
2.1.2 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无人身性
2.2 马克思哲学对象在实践领域中的确立
2.2.1 哲学对象: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
2.2.2 哲学对象的内容:人的实践本性
2.2.3 哲学对象的目标:人类的现实解放
2.3 马克思哲学对象确立的理论价值
2.3.1 哲学对象的现实唯物性
2.3.2 哲学对象的社会实践性
3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超越与变革
3.1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对象的现实转向
3.1.1 哲学对象的内容:由理念转向人的实践类本质
3.1.2 哲学对象的具体展开:由精神运动转向社会生产方式运动
3.1.3 哲学对象的最终实现:由绝对理念的自我实现转向人类自身的现实解放
3.2 马克思哲学对象转向的变革实质
3.2.1 “哲学现实化”实践道路的开启
3.2.2 哲学功能由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转向
3.3 研究马克思哲学对象实践论转向的意义
3.3.1 增添了研究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变革关系的新视角
3.3.2 为当代中国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提供新维度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81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8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