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儒家思想中主体性探析

发布时间:2024-04-08 00:58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对自身独立地位的觉醒和对自我主体的确认,形成了春秋时代的进步思潮——以人为本的思潮。这一时期人对自身的认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天人关系的角度确立了人的独立地位,出现了重人轻“天”、重人轻神的观念。作为思想支柱的天命观开始瓦解,人的地位开始被提升。另一方面,从人禽之辨的角度看,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随着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思考人何以为人的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已成为春秋时期思想家们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儒家哲学一开始也在进行着人关于自身的思考,只是它的立足点比较独特,从天具有最高的道德出发,自然被伦理化,以这种自然(天)为号召,让人们遵守社会规范,这样就把人与自然和伦理统一起来。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了著名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而先秦儒家则树立了人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天地之性人为贵”。儒家的主体是一个不断的自我转化、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活动。西方哲学对人的主体性的界定,主要是从人与外界的关系,从人是否处于主动地位的角度讲的。而儒学则全面地考察了人与自然、人...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孔子:先秦儒家人学思想的开创者
    第一节 伦理道德与人性的彰显
    第二节 以仁释人的仁学体系
    第三节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
第二章 子思、孟子思想中对人的强调
    第一节 子思关于性善以及道德修养的思想
    第二节 孟子的性善论:对人性道德本能的肯定
    第三节 孟子的“成人之道”:走向内圣
第三章 荀子:发展中的折变
    第一节 性恶论:对人性道德本能的否定
    第二节 隆礼重法:对人的限制
    第三节 天人关系中对“分”的强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48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48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c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