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试论王阳明的“格物”正心说

发布时间:2024-04-21 09:23
  格物说是王阳明(公元1472—1529年)心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他的《大学问》、《传习录》等著作中。王阳明的格物说是在对当时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格物穷理说”产生疑惑、深入思考、进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王阳明认为,“格物穷理说”的根本失误在于“析心与理为二”,这造成了由格知物理到修养性理之间的逻辑缺失,引起了种种修养实践的困惑,因而与《大学》“格物”以达到身心修养之目的这一基本思想背道而驰。因此,他以心与理、物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对“格物”何以修养身心这一《大学》存而未论的理论难题进行了阐释。在他看来,既然“格物”是身心修养的范畴,在看待所格之“物”或“理”时就应当从身心问题的角度观照它们,即“从心上说”,而这时便会发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顺着这个思路,他对作为统一身心活动之“条理次第”的身、心、意、知、物等几个范畴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和分析。指出,“物即事”,是为“意”所涉着的对象,于其中反映着来自主观的心的活动的影响。所以,身心修养需要从“格物”上下手,以良知为标准、为目标来检点体现于“物”或“事”中的人心意念。这样一来,“正心”就不只是“格物”的目的所在,而且也是“格物...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格物”正心说的理论背景
    1.1 “格物”概念的提出
    1.2 宋学及其前关于格物之主要解说
    1.3 朱熹格物穷理说的权威性
第二章 “格物”正心说的产生
    2.1 王阳明的格物经历及思想困惑
    2.2 王阳明对朱熹格物穷理说的反思
    2.3 王阳明“格物”说的基本思想主张
第三章 “格物”正心说的论证
    3.1 身心实为一物
    3.2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3.3 格物即格正人心
    3.4 格物正心的方法
第四章 对“格物”正心说的评价
    4.1 体现了鲜明而统一的道德本体论特征
    4.2 突出了道德主体的重要性,提高了主体人格的地位
    4.3 复兴了古学,还原了《大学》以道德主体为核心的思想,传承了儒学精神
    4.4 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承诺



本文编号:3960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60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b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