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通情以达理——《大学》“格物致知”本义及其理论价值

发布时间:2024-05-07 23:23
  "格物致知"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理论问题,自古异解纷呈。异解越多,便意味着臆说越多。导致臆说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混淆了解经与借题发挥的界限;其二,不能准确把握《大学》的思想逻辑以及依此确定"格物致知"的解释范围与方向。《大学》之要义,在于以修身为本而明明德于天下。故"纲"虽曰"三",其实皆括于"明明德"一语;"目"虽曰"八",其实皆以修身为本。"八目"之间,呈现为以修身为原点的涡旋式结构。修身之要义,在于好恶之情的顺应、调适与沟通。循此逻辑可知,作为修身工夫的格物致知,与"情理"密切相关,由前后两个环节构成。"致知"之"知"即情理之知",格物致知"就是通情以达理的物(人)我感通之道。通过通情以达理,《大学》有效地实现了情与理的统一。大义明,方能训诂通,对于古今纷纭之说亦可明其得失。情理之所以为情理,就在于有情斯有理,无情必无理;理从情出,情通理得。《大学》的"格物致知"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理论价值,就在于它呈现了人类道德生活的这一基本逻辑。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一、《大学》的义理结构
二、在“以修身为本”的思想脉络中把握“格物致知”
三、古今代表性诠释点评
    (一)郑玄与孔颖达的“格物致知”说
    (二)朱子的“格物致知”补传
    (三)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四)王艮的“淮南格物”说
    (五)凌廷堪的“格物”说
    (六)章太炎的《致知格物正义》
四、“格物致知”的思想内涵与理论价值



本文编号:3967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67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1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