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汉娜·阿伦特“恶之平庸”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1 07:39
  汉娜·阿伦特通过“恶之平庸”这一概念形容像艾希曼这样的绝大多数纳粹分子并非天生恶魔,而是体现出极为平庸的“可怕的正常”,然而却在法西斯德国极权主义统治中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阿伦特从这一矛盾却真实存在的现象出发,以“恶之平庸”深入剖析人格的平庸与罪恶之间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恶之平庸”表明,平庸性的人格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产物,而邪恶却是来自外界的偶然性因素。在阿伦特看来,现代人之所以会普遍的平庸化的根本原因是公共领域的衰落与社会经济领域对公共领域的侵蚀,“沉思生活”与“行动生活”的倒转导致现代人失去在公共领域展现自身复数性,以及寻找自身在世界位置的可能性。由此,现代人在孤独而孤立的状态下形成了平庸的人格特征,而纳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兴起将平庸的大众以意识形态、终极真理的方式聚集起来,使他们成为极权主义邪恶统治上罪恶的齿轮。阿伦特认为,只有通过能够彰显人复数性的判断,才能够在现代世界筑起抵御罪恶的屏障,并从中体现出判断的政治意义。对于现代世界特有的“平庸”与“制度之恶”的问题,阿伦特提出的依靠“行动”与“判断”在资本主义社会重建公共领域的构想就略显理想主义,唯有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恶之平庸”问...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一)国外的研究
        (二)国内的研究
    三、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四、论文研究内容
第一章:“恶之平庸”的释义
    一、“恶之平庸”的提出:艾希曼审判
    二、“恶之平庸”的内涵
    三、“恶之平庸”的现实体现:施暴者、受害者、旁观者
        (一)失去复数性的施暴者
        (二)去人性化的受害者
        (三)不作为的旁观者
第二章:“平庸”何以成为一种“恶”
    一、“思考”的含义
    二、思与恶的对立
    三、无思与作恶
第三章:公共领域的衰落:现代世界普遍平庸性人格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公共领域”的涵义
    二、“公共领域”的衰落
        (一)“做”与“思”的倒转
        (二)“沉思生活”与“行动生活”的倒转
        (三)社会领域的扩张
    三、人民、群众与暴民
第四章:法西斯极权主义的兴起:“根本的恶”根源在于制度之恶
    一、法西斯“极权主义”的内涵
    二、法西斯极权主义运动:宣传与组织
        (一)法西斯极权主义宣传:自然的暴力性意识形态
        (二)法西斯极权主义组织:遮蔽现实的方式
    三、法西斯极权主义国家:彰显“根本的恶”的集中营
第五章:判断理论——阿伦特消解“恶之平庸”的路径探讨
    一、“判断理论”的内涵
    二、思考、意志与判断理论
    三、判断理论的政治意义
结语:“恶之平庸”的反思与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立场对“恶之平庸”思想的反思
    二、对现代世界“恶之平庸”消解方式的探讨
    三、阿伦特“恶之平庸”思想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专著类
    期刊类
后记



本文编号:4018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18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5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