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阳明心学与中晚明审美意识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7-05-31 22:16

  本文关键词:阳明心学与中晚明审美意识的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明代中期圣人观的转变为出发点,通过“阳明心学”对传统儒学“天本体”的消解以及“心本体”的建立,进而最终导致其对内圣之学的终结这一演变的过程,来反映出明人内在审美意识由“圣”消解为“人”的一个流变过程。本文首先从“阳明心学”与美学之间存在的内在通融性出发,通过将传统美学由研究艺术的层面升至精神哲学的高度,与“阳明心学”的心性理论达成内在的合一,,阐明了用“阳明心学”解释美学的可行性。然后,对“阳明心学”的内在结构进行梳理,阐述王阳明将心本体树立于人内在心灵之中的过程。最后,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对阳明后学中王艮“百姓日用即道”对传统“道”的至高无上性的瓦解,以及以李贽为代表的“自然人性”的崛起为中心论点,阐明了明人因道德意识层面的转变所引发的审美意识的变迁。
【关键词】:阳明心学 美学 审美意识 心本体 圣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48;B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8
  • 1 “阳明心学”与美学8-12
  • 1.1 “阳明心学”与美学的内在关联8-12
  • 2 “阳明心学”体系12-20
  • 2.1 心体(即良知)的内在结构12-14
  • 2.2 致良知说14-16
  • 2.3 致知与成圣的融合16-20
  • 3 “阳明心学”的变迁——由“圣”到“人”的消解20-41
  • 3.1 王艮的美学思想20-22
  • 3.2 “百姓日用即道”22-27
  • 3.2.1 “道”向平民化的转变23-24
  • 3.2.2 以人为本的自由精神24-26
  • 3.2.3 美学影响26-27
  • 3.3 自然人性27-33
  • 3.4 审美意识的变迁33-36
  • 3.4.1 极度奢靡的社会风气34-35
  • 3.4.2 对性毫无掩饰的表露35-36
  • 3.5 历史的局限36-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43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4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郭振香;由朱熹性理学说观“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翟奎凤;;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蔡德贵;;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云云;;北宋礼学的转向——以濮议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郭振香;;论胡炳文对朱熹《周易本义》的推明与发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5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阳明心学与中晚明审美意识的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10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3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