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道家“道”范畴探析
发布时间:2017-06-02 04:06
本文关键词:汉代道家“道”范畴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代道家在哲学史上是重要的历史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哲学史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其重要作用直接体现在汉代道家对前代“道”范畴的继承和发展上。本文试图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汉代的道家思想不断演变的大背景下,从阐释“道”的原初语义开始探析汉代道家“道”范畴的思想渊源,从文本入手分析器衍变过程,从“道”与诸范畴的关系分析“道”范畴的深层内涵和整体脉络。 通过“道”的语义分析,能够看出,“道”概念在《老子》问世之前就已具有超越性、多元性与模糊性的多种特征。“道”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和阶级性,与老子的史官文化地位身份相符,与“君人南面之术”的“道论”相一致。“道”的“导”(\)义与“言说”义需要我们谨慎对待。同时,正因为“道”范畴“不可言”,不可限定的恍惚,才有了庄子后学、汉代道家学派对“道”的不断继承、诠释、改造与更新。另外,思维的高度决定了语言的抽象性,抽象的语言又反过来促进了思想的发展。 通过文本的深层解读,可以发现“道”范畴的发展,既有自己的思想基础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独特的时代特征。“道”范畴从老子开始,就直接朝着超越性的绝对本体而去。而道家后学为了弥补“蔽于天而不知人”的不足,开始关注人生哲学与社会伦理,产生了适应现实需要的黄老道家,既关注社会中的具体“人道”,也关注思想中的具有抽象特征的“气”和“一”,最后发展出了神圣的“太上老君”。 通过对范畴内涵和整体脉络的分析,发现先秦两汉道家之“道”范畴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衍变的动态系统。汉代的“道”范畴的“气”、“一”、“太上老君”内涵都是从前代的思想中继承而来,并进行诠释和改造。同时代的汉代道家文本也是相互影响和吸收,发展出了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呈现出了纷繁复杂的网络结构。但这些内涵都是有线索可寻,都有明确的思想渊源和发展脉络,都需要我们整体、系统的去分析掌握。
【关键词】:道 汉代 道家 道范畴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1章 引言7-33
- 1.1 关于本文选题7-13
- 1.1.1 选题来源7
- 1.1.2 研究现状与成果7-11
- 1.1.3 本论文研究方法和目的11-13
- 1.2 “道”字的语义阐释13-18
- 1.3 汉代道家“道”范畴的思想渊源18-33
- 1.3.1 老子前的“道”18-21
- 1.3.2 老子与庄子之“道”21-28
- 1.3.3 儒家之“道”28-29
- 1.3.4 《管子》四篇之“道”29-33
- 第2章 汉代道家“道”范畴的文本分析33-49
- 2.1 《黄帝四经》的黄老之“道”33-35
- 2.2 《淮南子》的宇宙生成之“道”35-38
- 2.3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修身治国之“道”38-41
- 2.4 《老子指归》的道家之“道”41-44
- 2.5 《老子想尔注》的道教之“道”44-49
- 第3章 汉代道家“道”范畴的思想内涵与整体脉络49-59
- 3.1 “道”与“气”、“元气”、“精气”50-53
- 3.2 “道”与“一”、“太一”53-55
- 3.3 “道”与“心”、“性”55-56
- 3.4 “道”与“太上老君”56-59
- 第4章 结语59-65
- 参考文献65-71
- 致谢71-73
- 个人简介及科研成果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朴;;原道[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05期
2 黄海德;道教之“道”的哲学意蕴与中华文明[J];东南学术;2005年05期
3 杨善群;;老子“道”论辨析[J];社会科学;1982年01期
4 陈鑫;;《管子》四篇中的道论[J];管子学刊;2012年02期
5 陈鼓应;;道——精神家园[J];中国道教;2011年05期
6 詹石窗;;重新认识道教的起源与社会作用[J];中国道教;2013年02期
7 周开度;;说“道”[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8 许春华;;诠释与文本的契合——论老子之“道”“无”“有”的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韩秋红;;道、形、器的术语及逻辑——以庄子《知北游》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0 熊铁基;;道家·道教·道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汉代道家“道”范畴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1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