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致良知”理论与现代国民心态塑造

发布时间:2017-06-04 10:17

  本文关键词:“致良知”理论与现代国民心态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致良知理论乃阳明学之核心,既是王阳明仁且知的人生归结,又是儒学传承之一脉,亦是社会文化变迁之呈现。良知是本体,致是工夫,致良知是主体升进至一定心境之过程:既重视主体的能动内化,也强调对主体的教化;既重视从德性、知性、圣性的复杂关系上建构理论,也强调动静有无的人生践履。王阳明以致良知之教挽人心于根本,功于其时,利泽后世,其促进明代社会稳定发展、促成明清儒学核心价值之转换顺应了社会文化变迁之历史趋势,其所植变革萌芽之意识内应了三千年未有之变时人心之所向,其所蕴培根育本之心性之学适应了不同时代、各个民族国家之需求。致良知理论不为世转,历久弥新。若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中国梦,良知不可丢失,更不能泯灭。当下,对贞正国民的心性、觉醒国民的良知的强烈意识,实际上就是对国民心态塑造的现代要求。 对现代国民心态的不断塑造无疑是化解道德、信仰、认同诸种危机的根本而有效之路径。境由心生,心生种种境而人生活于其中,人生层次之高下、人生质量之优劣由此而分途别径,民族素质之状况、国家实力之强弱亦由此彰显,至上的心境成为了人之向往与追求,亦成为了国家民族发展之远景与归宿。而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欲望极端膨胀,古朴淳风渐渐淡化,心为物役乃成普遍之现象,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挣扎于其中;明哲硕智为此苦苦思辨,宗教世俗为此进退维谷。西方人自是要返归古希腊的武库中思索,而国人可就近求诸致良知理论。信其言而行其教者可以从致良知的诸多方面来发掘其现代意蕴,再加以新的视角审视、反思、突破、发展与调试,从而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之国民心态。 此思形之,遂成文理。文中多有借鉴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学的研究成果,以儒家心性学说为基础,采用哲学思维,综合运用文化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方法,力求在精确地理解哲学思想和翔实地把握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致良知理论进行系统考察、分析和归纳,精准把握社会问题之根源,从而提炼出致良知理论与国民心态塑造的契合点,进而在致良知理论视阈下思考国民心态的塑造,试图发现致良知理论对当代国民心态塑造的建设性所在。其中,,对致良知理论之产生及其结构体系,对国民心态的塑造之思考及礼失求诸野的文化观念,对内圣外王的提法之反思等虽与一般之见解不甚相合,亦不失之于理。
【关键词】:致良知 国民心态 现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B248.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 “致良知”研究述论8-11
  • 二、 国民心态研究述评11-14
  • 第一章 “致良知”理论概述14-26
  • 第一节 “致良知”理论之提出14-18
  • 一、 社会秩序14-15
  • 二、 日用常行15-17
  • 三、 为学之变17-18
  • 第二节 “致良知”理论之体系18-26
  • 一、 以良知为本体18-21
  • 二、 “致”的工夫21-23
  • 三、 “仁”的心境23-26
  • 第二章 “致良知”理论与现代化的症结26-36
  • 第一节 “致良知”理论之经纬26-31
  • 一、 知之辨26-28
  • 二、 圣之思28-31
  • 第二节 现代化的症结31-36
  • 一、 现代化与社会化31-33
  • 二、 社会化与致良知33-36
  • 第三章 现代国民心态批判36-46
  • 第一节 现代国民心态判断36-41
  • 一、 比较运思36-38
  • 二、 辩证慎思38-39
  • 三、 发展寻思39-41
  • 第二节 现代国民心态批评41-46
  • 一、 现代国民心态时下特点41-42
  • 二、 现代国民心态发展趋势42-43
  • 三、 负面国民心态成因分析43-46
  • 第四章 “致良知”理论于现代国民心态之塑造46-56
  • 第一节 “致良知”理论于民心塑造之对策思考46-51
  • 一、 假之见闻46-48
  • 二、 缮性操心48-51
  • 第二节 “致良知”理论于民心塑造之路径思考51-56
  • 一、 动静合一51-53
  • 二、 有无相资53-56
  • 余论56-58
  • 参考文献58-64
  • 致谢64-67
  • 个人简历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华;梁启超新民学说与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J];船山学刊;2001年01期

2 迈克尔·斯洛特;王楷;;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一种当代的进路[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3 王晓昕;;王阳明“为教之变”中的本体与功夫——也从“静坐教法”谈起[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4 山口久和;中国近世末期城市知识分子的变貌——探求中国近代学术知识的萌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周晓虹;;中国人社会心态六十年变迁及发展趋势[J];河北学刊;2009年05期

6 鲁芳;宋明理学“诚”“心”关系之三个层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7 黄建钢;;“群体心态学”研究介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黄道炫;力行哲学的思想脉络[J];近代史研究;2002年01期

9 康宇;;论陆九渊与王守仁“以心解经”方法之不同[J];孔子研究;2012年02期

10 金相俊;王晓玲;;现代性理论的革新:多层现代性理论概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致良知”理论与现代国民心态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20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6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