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儒家孝道观演变浅析

发布时间:2017-06-18 11:22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孝道观演变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以对先秦儒家的四位代表人物——孔子、曾子、孟子、荀子的孝道观作为具体依据,通过对他们各自的孝道观的形成背景、产生依据和发展脉络的探究,形成对先秦儒家孝道观演变的概念性认识。同时,通过对四位先贤的孝道观的纵横对比,梳理出其中演绎变化的原理与在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始终不变的原道的依据。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在这个部分中,主要讲述文章研究的缘起,由问题意识入手,交代论文的方法论框架体系。第二部分第一章。在这个部分中,主要叙述“孝”意识的由来与初步发展。第一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从“孝”的文字源衍来讲述“孝”意识产生和发展。文字符号的产生代表着“孝”这个概念由抽象走向具体,由一个先验性的体验变成了一个象征符。第二节主要讲述了“孝”这个概念在经过一定的发展后,为西周宗法制所吸收,作为道德统治的工具而衍生的概念。第三部分第二、三、四、五章。在这个部分中,分别讲述孔子、曾子、孟子和荀子的孝道观。这四章每张章的结构相同,以求结构的相似性来对各人孝道观进行纵向对比。以第二章讲述的孔子为例,本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主要论述章节的孔子孝道观形成的背景,分为人物背景和思想背景,主要描述了孔子作为后世所尊唯一的圣人他的思想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复古运动,其中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所复兴的就是以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为代表的礼乐文明,这也是孔子思想的来源。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为基点,而“孝”是对“仁”的论证,由“孝”而及“仁”,这是孔子孝道观的基石,这是第二节的主要论点。第三节是对孔子孝道观具体行为,也就是孝行的具体解说,是一个总——分的结构,主要论证了孔子孝道观的依据和其具体的理论,由敬(爱)亲、养亲、谏亲、终(葬)亲四个方面组成。其余曾、孟、荀的孝道观都是由孔子的孝道观发展而来,分别发展了“顺”、“爱”、“礼”之个人特色。第四部分结语。在这个部分中,对文章的整体思路加以了概括总结,突出了文章的写作目的,点明文章主题。
【关键词】: 西周 孔子 曾子 孟子 荀子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22;B823.1
【目录】:
  • 摘要3-4
  • Summary4-6
  • 绪论6-10
  • 第一节 选题意义6-7
  • 第二节 研究现状7-8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8-10
  • 第一章“孝”意识的由来10-17
  • 第一节“孝”字的训诂10-13
  • 第二节 西周“孝德”的产生与传承13-17
  • 第二章 孔子论孝17-26
  • 第一节”圣人”孔子17-20
  • 第二节 孝为仁之本20-22
  • 第三节 孔子的孝道观22-26
  • 第三章 曾子“作”《孝经》26-33
  • 第一节《孝经》作者考26-28
  • 第二节 曾子对孔子孝道观的继承与发展28-33
  • 第四章 孟子对孝论的继承33-41
  • 第一节“亚圣”孟子33-37
  • 第二节 孟子对孝本源的发展37-38
  • 第三节 孟子对于孔子孝道观的发展38-41
  • 第五章“敬”与“义”——荀子的孝道观41-50
  • 第一节 战国末的思想家41-43
  • 第二节 从性恶论出发的孝道观43-47
  • 第三节 荀子对孔孟孝道观的继承与简化47-50
  • 结语50-51
  • 致谢51-52
  • 主要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6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孝道观演变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59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c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