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胡长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与统一性

发布时间:2016-05-17 14:1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作为人们看待世界的一个基本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根本方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精华。

当前,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问题。可以说,具有时代精神品质的马克思主义始终与现实保持着紧密联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与现实之间具有更加密切的共生关系。事实上,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无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还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人们都经常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念和方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念和方法等。同时,从“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个概念来看,马克思哲学主要是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它产生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主要以马克思身处的时代为基础,是他对那个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只是由马克思所开创并奠定基本立场,更多的是由马克思之后的一系列思想家,以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为基础,是他们时代的思想反映。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始于马克思哲学,但却与马克思哲学作为历史性的存在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历史性的存在,而且更是现实性的存在,是不断发展的时代现实诉求在人们思想中的集中体现。

以不断发展着的时代现实为基础,反映着不断发展的时代现实,在不断发展着的时代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共生长,与现实共发展,并始终作为“思想中的时代”与“时代中的思想”满足着人们现实实践的精神需要。

当前社会上,有些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缺少魅力,他们甚至怀疑并有意无意地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它没有用或者已经过时了。而在思想理论界,也有不少人轻视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算不上学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也没有什么学术可言。

面对众多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失去魅力”的论调,我们可以认真分析一下这些论调产生的具体原因:一是片面地夸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这种倾向集中出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时期,当时中国社会上各种思潮粉墨登场、竞相绽放,该传播倾向对于促进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赢得人们广泛信任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理论一旦确立起人们对它的信任,就必须更加客观真实地面对信任它的人们,让人们了解它,使人们能够依据它的理论辨识力对现实予以客观、准确的指导,并确保人们不会把它用于错误的地方,从而充分保证它的理论效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立人们信任之后的不断大众化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过于泛化了它的理论辨识力,以致一些人在无法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情况下,出现了对于它的拒斥。二是长期教条化、简单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简单化、教条化的问题,导致了两个严重后果:其一是引发人们把简单接触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内容当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理论,缺少对其博大精深和思想深刻的认识与敬畏;其二是引发人们对学哲学、用哲学的迷失,主要表现就是人们对哲学缺少真切的感受,无法体验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之理性存在的崇高精神和科学价值。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研究中探讨最多的问题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不仅源于人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而且也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不同理解和态度有关,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经典”所呈现出来的伟大意义。因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仅在于它能抓住“问题的根本”,最能用深刻的思想打动人,从深处触动人的心灵,在反思中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还在于它“总是拒绝定论性解释”,并向拥有不同诉求的人们提供不同的内涵表达,让人们常读常新。这应该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也是经典的生命力所在,它保证着经典与时俱进,以及满足着不同时代人们的需要,是经典内容丰富性与思想精深性的具体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于内容广博、卷帙浩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中,因为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作为人类思想史中最光辉灿烂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都不缺乏人们对它的新解读,也从来都不存在人们对它唯一路径的理解。相反,人们对它的理解总是千差万别、观点迥异,对它的新解读也总是层出不穷、变化多样。例如从大的历史方位上来讲,就存在着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前者是对苏联等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现实的反映,后者则反映生产力已经取得较大发展的一些国家的现实。就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来说,也存在着对其在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人本主义等不同维度的学术理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我国已故著名哲学家高清海先生为代表,对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和批判,激发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多样的理解,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为人类思想理论富矿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这里,我们还会遭遇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毫无疑问,任何一种理论都必然有其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性就在于基本立场和根本方法,即人民大众的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由此,深度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绝对真理性的原理化误区,主要表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绝对的真理体系,当成具有绝对确定性的科学知识和原理,坚持自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单一认识,,反对他人多样性的研究,拒绝他人不同的解读,认为只有自己才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原义,真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任何其他的理解不是错误的,就是不到位或者片面的。二是缺少边界意识的自由化误区,主要表现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根本方法,从构建自我研究的理论体系或者某种特殊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经典文本进行过度诠释和没有边界的任意阐发,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理论统一性的根本否定,结果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没有“真身”,可以任意幻化的存在着的“无”。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编译局)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6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