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儒家齐学与鲁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21:10
本文关键词:早期儒家齐学与鲁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早期儒学在不同文化圈内传播,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化形态,然而相关研究却相对薄弱,所以本文选取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形态:齐学与鲁学作为研究对象。欲通过对齐学与鲁学的产生、发展过程,思想特征的异同比较,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等层面,从纵横两个维度全面展现早期儒学的精神面貌。 该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以第二章齐学与鲁学的异同比较为重心,前后两章为其思想延伸。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齐学与鲁学何以产生,其内因外缘如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儒学源出于邹鲁文化圈,由于受到深厚的礼乐文化传统与尚仁好学的社会风气的影响,获得了较为纯粹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严谨、保守风格的鲁学。而儒学在齐文化圈内传播,务实开放、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促使其积极调整自身,从而形成了兼采诸家之长、应时创新的齐学。总体看来,齐学与鲁学的共同性要大于差异性,而且存在着交融互补的密切关系。 第二章,主要进行了齐学与鲁学的异同比较。通过对齐学与鲁学演变历程的简要梳理,分析归纳了它们异同关系产生的原因。由于齐学与鲁学的主体思想都属于儒学,对其进行共同性比较,便可转化为探讨儒家之为儒家的基本特征。大体而言,齐学与鲁学的共同性特征可概括为:宗师仲尼、祖述尧舜,尊奉六经、经典传承,仁爱民本、礼乐教化,修身齐家、经世致用等。然而,齐学与鲁学的差异性特征不容忽视,对其进行比较反而更能凸显出它们的思想特色。所以本文分别对其核心价值观、道德来源说、处世态度、治国理念、天人关系等层面展开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其中,齐学与鲁学核心价值的比较最为突出,一是由于仁义与礼义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又因为它们最能够代表齐学与鲁学思想差异,因而是本文立论重心。当然,其他层面的差异也都能反映出齐学与鲁学的思想差异。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齐学与鲁学的历史影响以及其思想特征的现代价值。虽然齐学与鲁学作为独立的地域文化形态,,在儒学上升为官学后逐渐消隐,但其独特的治学风格却一直在我国古代的学术发展中延续下来。不仅影响了汉代经学中的齐学与鲁学两派,而且还与“汉学”与“宋学”等中国古代学术风格密切相关。齐学与鲁学的思想特征,诸如其核心价值观、天人关系、学统与道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进而凸显了齐学与鲁学的现代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早期儒学两大地域形态的异同比较,不仅深化了对早期儒学内部思想差异的认识,而且还初步探讨了儒学地域形态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等问题,丰富了早期儒学的纵向比较,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早期儒家 齐学 鲁学 异同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2.9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9
- 第一章 齐学与鲁学的产生19-27
- 第一节 鲁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9-21
- 一、 邹鲁礼乐文化传统与社会风俗19-20
- 二、 早期儒家的弘扬传播20-21
- 第二节 齐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1-24
- 一、 齐文化传统及其特征22
- 二、 儒学传播与稷下学术交流22-24
- 第三节 齐学与鲁学的关系24-27
- 一、 大同小异25-26
- 二、 交融互补26-27
- 第二章 齐学与鲁学的异同比较27-64
- 第一节 齐学与鲁学的演变历程及其异同探源27-32
- 一、 鲁学的演变历程27-29
- 二、 齐学的演变历程29-31
- 三、 齐学与鲁学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31-32
- 第二节 齐学与鲁学之同32-37
- 一、 宗师仲尼祖述尧舜33
- 二、 尊奉六经经典传承33-35
- 三、 仁爱民本礼乐教化35-36
- 四、 修身齐家经世致用36-37
- 第三节 齐学与鲁学之异37-64
- 一、 核心价值观37-54
- 二、 道德来源说54-57
- 三、 处世态度57-59
- 四、 治国理念59-61
- 五、 天人关系61-62
- 六、 其他62-64
- 第三章 齐学与鲁学的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64-74
- 第一节 齐学与鲁学的历史影响64-68
- 一、 汉代经学中的齐学与鲁学64-66
- 二、 齐鲁学风与中国古代学术风格66-68
- 第二节 齐学与鲁学的思想特征及其现代价值68-74
- 一、 “四维”、“五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68-70
- 二、 天人和谐与生态文明建设70-74
-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81
- 硕士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81-82
- 致谢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承略;论两汉《鲁诗》学派[J];晋阳学刊;2002年04期
2 杨朝明;子夏及其传经之学考论[J];孔子研究;2002年05期
3 陈晨捷;;论先秦儒家“仁义礼”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J];孔子研究;2010年02期
4 赵伯雄;《荀子》引《诗》考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丁鼎;;汉代今、古文经学研究二题[J];史林;2013年06期
6 高秉涵;;论礼义的现代价值[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岳广腾;鲁学初探[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岳广腾;;鲁学的学风与政治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胡建军;;“齐诗”源流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林永光;简论董仲舒对儒学的齐学化[J];文史哲;1997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早期儒家齐学与鲁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6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