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熊十力辨伪释经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20:02

  本文关键词:熊十力辨伪释经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论六经》以后,对六经的辨伪在熊十力的经学著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若要真正理解熊十力的经学思想,首先就应探讨其究竟是如何辨伪的。围绕这一主题,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熊十力辨伪释经法的缘起。虽然在《读经示要》中熊十力认为不能以轻疑的态度读经,但他并未否认六经中存在后人作伪,这时他并没有明确的辨伪意识。熊十力十分重视《春秋》,在他对《春秋》成书过程的探寻中,已经意识到汉儒对《春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动,他的态度逐渐发生摇摆,拉开了对六经进行系统性辨伪的序幕。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熊十力辨伪释经法的内容。熊十力认为孔子作《春秋》所明之义即为“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并因此为当时统治者所憎恶。熊十力将《论语·阳货》中孔子欲应公山弗扰之召一事,作为孔子行“革命之事”的证据,通过分析前人对此事的讨论,发现“新周”一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孔子欲应召的行为,而所谓“新周”正是“贬天子”之意。为了证明六经存在作伪一事不是其一家之言,熊十力在《论六经》中认为六经遭到了焚书和汉儒改窜,焚书使六经的存世量降到了相当低的程度,秦汉之际经文的解释权又牢牢掌握在少数儒生手中,这两个依据确实使六经的伪造成为了可能。在《论六经》中,虽然熊十力的辨伪思想已初具规模,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在《原儒》中进一步将他的辨伪释经法发展为“大道”与“小康”之分。为了解决“微言”与“大义”的矛盾,熊十力抛弃了“微言”与“大义”的区分,认为六经皆是孔子“微言”,并将孔子思想分为早、晚两期,继承孔子早年思想的小康学派在孔子去世后就对六经进行了改窜,这样就将六经的改窜提前到了战国时代,却也使熊十力对六经的辨伪变得无法被证实。第三部分主要探讨熊十力辨伪释经法的理论困境。熊十力的辨伪不仅是解释六经的方法,也是他自己利用儒家传统以实现“内圣开出新外王”的独特方法。学界对此有所探讨,如丁耘认为之所以要用儒家传统开出新外王,是因为儒家传统与民主难以兼容。孔飞力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已有关于扩大政治参与的讨论,通过笔者分析黄宗羲与程颢的文章,可以发现扩大政治参与的趋势自唐宋变革以来就已出现,只不过这种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有其极限的,这一极限就是圣、愚之分。圣人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在政治参与上的平等,可以说是与民主政治背道而驰的,这使深受儒家传统影响的熊十力对儒学的改造同样陷入了困境。熊十力外王学的最大矛盾就是其所继承的儒家推崇圣人的传统,而这种传统来源于儒家的王道思想,这也是熊十力在顶层设计上缺失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熊十力 辨伪释经 外王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6
  • (一) 选题依据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三)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5-16
  • 一、辨伪释经法的缘起:《读经示要》中摇摆的熊十力16-22
  • (一) 读经之态度与伪经16-18
  • (二) 《春秋》的成书过程与作伪18-22
  • 二、辨伪释经法的内容22-38
  • (一) 辨伪释经法的展开:对孔子革命思想的发掘22-28
  • (二) 辨伪释经法的依据:焚书与汉儒窜乱28-32
  • (三) 辨伪释经法的发展:“大道”与“小康”之分32-38
  • 三、熊十力的困境38-47
  • (一) 儒家传统与民主38-41
  • (二)“群龙无首”与圣人41-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53-55
  • 后记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放;;开宗大师熊十力的牛气[J];传承;2008年19期

2 李维武;纪念熊十力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纪要[J];国内哲学动态;1986年04期

3 刘放;;熊十力:很牛的大师[J];教育;2008年30期

4 胡邦炜;熊十力哲学的价值与意义[J];文史杂志;2000年01期

5 陈改桃,李谋仲;寻求创造的形上根据─—熊十力的创造观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刘金鹏;“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哲学史;2001年04期

7 高瑞泉;默识与体认——熊十力的直觉理论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柴文华;论熊十力的人伦哲学[J];学习与探索;2002年05期

9 阳 征;“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2年01期

10 高瑞泉;易理诠释与哲学创造:以熊十力为例[J];周易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士敏;;儒学的“还原”——评熊十力的《原儒》[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散木;熊十力四访浙江[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陈仁仁;“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卓;熊十力: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和阐扬人[N];光明日报;2003年

4 陈来;熊十力哲学的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上海纪念熊十力先生逝世四十周年[N];文学报;2008年

6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丁为祥;熊十力的科学观[N];光明日报;2009年

7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汝伦;《熊十力论学书札》[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雷于怀;哲人典范名家笔墨[N];湖北日报;2011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其成;新易家的生命主张[N];东方早报;2012年

10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赵建永;新发现的熊十力两通手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海龙;本体的困惑—熊十力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林家虎;熊十力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龙博;熊十力辨伪释经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凤鸣;熊十力体用哲学之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曹传安;熊十力哲性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守政;熊十力“新致良知”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5 金伊花;熊十力以心为本的人格理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朱琳;熊十力的直觉思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杨秀;熊十力政治哲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林丹;熊十力“体用”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振贵;熊十力的“量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南民族大学;2006年

10 李子轩;熊十力对老庄思想的诠释[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熊十力辨伪释经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03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0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