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现代性思维的超越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04 12:13

  本文关键词: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现代性思维的超越及其当代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有机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超越 当代意义


【摘要】: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主导思维方式,同样,不同的主导思维方式也象征着特殊的时代。现代性思维方式所彰显的就是西式现代文明的辉煌时代,但经历了近三个世纪的西式现代文明已成昨日黄花,不能引领人类继续前进的步伐,其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人性危机已使世界命运共同体千疮百孔。“现代性之死”,就像凤凰从灰烬中浴火重生一样,迫切需要和呼唤一种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相处的新方式,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必然拥有其相应的主导思维方式,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则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反“潮流”的精神,构成了融汇“中”“西”“马”的新范式,甫一问世就与生态文明联姻,主导了生态文明的前行。本文从现代性思维的基本内涵入手,集中阐释了其主客体二元对立思维、划一思维、线性思维和单向度思维的四种表现形式,以现代哲学的奠基和人类学家的理论支撑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了现代性思维的哲学基础,突出展示了现代性思维的理论局限性和实践局限性。现代性思维的双重局限性迫切呼唤一种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其进行深度的超越。文章进而深刻论述了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的理论内涵及其基本内容,并从中国文化基础、哲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三方面着眼,深刻把握了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的思想基础,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实现了对现代性思维的双重超越,从根底上克服了现代性思维所造成的异化自然、异化社会和异化的人。由此可见,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现代性思维的超越对当代社会发展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理论层面上,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现代性思维的超越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互补并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构成;在实践层面上,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现代性思维的超越有利于打破全球资本主义无限制增长的神话,也有利于中国跨越现代性思维的“卡夫丁峡谷”,实现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视阈下现代性思维基本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界定和对其哲学基础的探究,对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理论内涵及其基本内容的提炼与归纳和对其思想基础的总结,用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现代性思维超越的尝试,以及对有机马克思主义主义思维当代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有机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超越 当代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0-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1
  • 1.1.1 课题的来源9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1-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14-15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18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3.2 主要研究方法16-18
  • 第2章 现代性思维的基本内涵、哲学基础及局限性18-29
  • 2.1 现代性思维的基本内涵及表现形式18-21
  • 2.1.1 现代性思维的基本内涵18
  • 2.1.2 现代性思维的表现形式18-21
  • 2.2 现代性思维的哲学基础21-25
  • 2.2.1 现代哲学的奠基21-23
  • 2.2.2 人类学家的理论支撑23-25
  • 2.3 现代性思维的局限性25-28
  • 2.3.1 现代性思维的理论局限性25-27
  • 2.3.2 现代性思维的实践局限性27-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及其对现代性思维的超越29-46
  • 3.1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的理论内涵及基本内容29-32
  • 3.1.1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的理论内涵29-30
  • 3.1.2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的基本内容30-32
  • 3.2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的思想基础32-42
  • 3.2.1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的中国文化基础32-35
  • 3.2.2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的哲学基础35-40
  • 3.2.3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的自然科学基础40-42
  • 3.3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现代性思维的超越42-44
  • 3.3.1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现代性思维的理论超越42-44
  • 3.3.2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现代性思维的实践超越44
  • 3.4 本章小结44-46
  • 第4章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超越”的当代意义46-52
  • 4.1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超越”的理论意义46-48
  • 4.1.1 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互补并茂46-47
  • 4.1.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47
  • 4.1.3 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构成47-48
  • 4.2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维“超越”的实践意义48-50
  • 4.2.1 有利于打破全球资本主义无限制增长的神话48-49
  • 4.2.2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49-50
  • 4.3 本章小结50-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开;方敏;;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现代性[J];哲学研究;2007年01期

2 钱厚诚;;“现代性与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8年08期

3 ;《穿越资本的历史时空——基于唯物史观的现代性批判》一书出版[J];现代哲学;2009年03期

4 林芳;;现代性与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赵一凡;现代性的趋势[J];美术观察;2002年06期

6 赵一凡;现代性[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7 吴晓明;文明的冲突与现代性批判——一个哲学上的考察[J];哲学研究;2005年04期

8 贾英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及其变革实质[J];哲学研究;2005年09期

9 李国华;现代性批判与现代认知结构的嬗变[J];理论学刊;2005年04期

10 郗彩红;;西方“大众社会”概念的原初语境与现代性批判[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晓明;;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闫方洁;;商品、异化、拜物教: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源起[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3 高瑞泉;;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批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罗骞;;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话语及其限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6 吕敬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杜红艳;基于多元主义的现代性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罗骞;真正的现代性批判一定是“后”马克思的[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罗骞;“死亡”应成为现代性批判的必要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张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现代性与西方理论经济学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衣俊卿;现代性的当代命运与中国语境[N];光明日报;2004年

6 北京大学哲学系 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启示[N];光明日报;2010年

7 陈学明;中国“现代化”需要超越西方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万俊人;现代性:从批判到颠覆及之后[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约翰·F·威尔士/文 吕增奎/编译;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2 梁玉水;“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周丹;现代性的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2年

4 石敦国;时代困境的实践反思——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D];复旦大学;2003年

5 郑飞;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D];南开大学;2009年

6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7 戚广平;“非同一性的契机”:关于“建构”的现代性批判[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李正义;诗意的延续:从浪漫主义到共产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爱梅;现代性批判与自由理想的启蒙[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平;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岩;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当代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范秋琨;现代性批判研究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6 徐英霞;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当代阐释[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7 吕哲;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三个维度[D];复旦大学;2014年

8 孙剑;卢卡奇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9 刘辰飞;海德格尔的现代性之思[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张艺媛;马克思与詹姆逊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17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17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