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权思想中普适价值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22:1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权思想中普适价值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人权 普适价值 地方性 实践 哲学思考
【摘要】:人权问题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横跨哲学、法学、政治学等领域。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人权问题时,所要回答的是人对社会的主体性问题。论文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人权思想进行深入剖析,以突显马克思人权思想中的普适价值。全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绪论部分介绍论文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分析框架:其次,立足于基础文献对西方人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再次,阐述马克思人权思想的提出及其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人权思想中普适价值进行哲学思考;最后,阐述马克思人权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吸收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资产阶级人权思想所强调的普世价值与马克思人权思想普适价值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人权思想的特点是阶级性、社会性、具体性、相对性、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前提、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人权思想实践的路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权实现的终极目标。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人权作为一种知识从地方性走向了公共性,人类学家格尔兹强调,地方性知识与公共性的阐释是一脉相承的,只有通过公共性知识才能够充分的阐释多样的文化,只有多样性的文化才能使得公共性知识中的普适价值得以突显。人权的发展从阶级思想走向全人类思想,马克思批判了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下资产阶级的人权,提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社会的消亡,人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每个人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才是具体的、发展的、普适的全人类人权。人权思想起源于西方,但人权并不是仅只适用于西方,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人权思想将原本带有地域性、局限性、特殊性的价值变为普适价值,使“自由、民主、宽容”诸如此类的价值在现实性中得到广泛的认可。体现在世界人权公共条约、宗教伦理中人权的共识都是这种普适的公共性知识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马克思人权 普适价值 地方性 实践 哲学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03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7
- (一) 课题来源7
- (二) 研究背景7
- (三) 研究意义7
- 二、研究情况综述7-10
- (一) 国内研究现状7-9
- (二) 国外研究现状的9-10
- 三、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10
- 四、核心概念及相关重要概念界定10-12
- 五、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基本方法12-13
- (一) 创新之处12
- (二) 不足之处12
- (三)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12-13
- 六、本论文的研究思路13-14
- 第一章 西方人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4-19
- 第一节 西方古典人权思想的萌芽与发展14-16
- 一、西方人权思想的萌芽14-15
- 二、西方古典人权思想的发展15-16
- 第二节 西方人权思想在具体文书中的体现16-19
- 一、英国早期有关权利斗争的文书16-17
- 二、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18
- 三、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8-19
- 第二章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提出及其核心内容19-28
- 第一节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形成19-22
- 一、马克思人权思想形成的背景19-20
- 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认同期20-21
- 三、马克思人权思想唯物转向及其形成21-22
- 四、马克思人权思想成熟与深化时期22
- 第二节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核心内容22-25
- 一、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22-24
- 二、马克思人权思想的核心特征24-25
- 第三节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哲学解读25-28
- 一、人的本质的理解是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前提25-26
- 二、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人权思想实践的路径26-27
-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权实现的终极目标27-28
- 第三章 马克思人权思想中普适价值的哲学思考28-36
- 第一节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普世价值”的吸收和批判28-30
- 一、资产阶级人权的“普世价值”28-29
- 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普世价值”的合理吸收29
- 三、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普世价值”的批判29-30
- 第二节 资产阶级人权思想“普世价值”和马克思人权思想普适价值的区别30-32
- 一、资产阶级人权思想实现“普世价值”的困境30-31
- 二、马克人权思想普适价值与资产阶级人权不同之处31-32
- 第三节 马克思人权思想如何走向普适价值32-36
- 一、从地方性知识走向公共性知识32-33
- 二、从阶级思想走向全人类思想33-35
- 三、特殊价值走向普适价值35-36
- 第四章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当代意义36-46
- 第一节 马克思人权思想中国化36-41
- 一、中国人权萌芽以及近代人权的发展36-38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8-39
- 三、建国初期的人权建设39-40
-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权建设40-41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思想41-42
- 第三节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当代意义42-46
- 一、人权公共条约42-43
- 二、宗教伦理中人权的共识43-44
- 三、马克思人权普适价值的具体实践意义44-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介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寿松;马克思对近代西方人权观的扬弃[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09期
,本文编号:519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1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