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孟子》历史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7:26

  本文关键词:《孟子》历史哲学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孟子 历史哲学


【摘要】:本文针对《孟子》一书中孟子关于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分析,以“仁”为核心理念,对孟子历史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 孟子历史哲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周孔以来的儒家思想,在孟子看来,“天道”是“仁”,是善的。在天道与人道关系上是认为天道与人道相通,人道法效于天道的,从他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基础出发,提出了有关历史的诸多哲学反思。这些反思,对中国历史学和历史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孟子的天道观给孟子历史哲学思想提供了哲学上的本体论基础,人之仁道的源头就在于人源于天,人道效法天道。天道是人伦社会各种物事背后的根据,人对“仁”有着一贯的追求。“天”根据人对“仁”的达道之程度的不同而降命,促使人对“仁”道的不断追求,构成了历史的变化发展。 孟子对历史本身进行反思,他认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仁”道是一以贯之的。以“仁”道的彰显与否作为标准而提出“天下之生也久矣,一治一乱”的历史形态论;在治乱的循环中,不管是在王道行之治世,还是在霸道行之乱世,人对“仁”道的追求和向往是不变的,历史规律是世变而道不变。在历史之中,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天”,“天”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达到人人皆为尧舜的天下大治的理想社会,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圣人、君王、君子等贤能之人,百姓作为历史的参与者,是“天”赋予君王以天命的参考。 孟子反思历史学在历史评价方面,孟子是以“仁”为核心来构建他的历史评价体系的,天爵为肖天之“仁”性而来的尊贵,人爵依天爵而随。他明确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以意逆志”的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孟子 历史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一)8-9
  • (二)9-11
  • 1. 历史背景10
  • 2. 文化背景10-11
  • (三)11-12
  • 第一章 孟子历史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12-23
  • (一) “仁”而及人为天道12-14
  • 1. “天”的内涵12-14
  • 2. 天道即仁道14
  • (二) 天人相通而性善14-17
  • 1. 人道法天道15
  • 2. 善性须存养15-17
  • (三) “仁”道的历史开显路径17-23
  • 1. “仁”道的显现17-18
  • 2. “礼”、“义”——“仁”道影响历史发展的路径18-21
  • 3. 民心显“天命”——“仁”道的作用方式21-23
  • 第二章 孟子历史的哲学思想23-32
  • (一) “一治一乱”——历史形态论23-25
  • 1. 治乱循环23-24
  • 2.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24-25
  • (二) 世变而道不变——历史规律论25-27
  • 1. 内圣之道26
  • 2. 外王之道26-27
  • (三)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历史动力论27-28
  • 1. 天命27-28
  • 2. 人运28
  • (四) “沛然德教,溢乎四海”——历史目的论28-29
  • 1. 天下大治28-29
  • 2. 人皆为尧舜29
  • (五) “无君子,莫治野人”——历史主体论29-32
  • 1. 圣王、君子——历史的主体30
  • 2. 百姓——历史的必要组成部分30-31
  • 3. 历史主体应该如何作为31-32
  • 第三章 孟子历史学的哲学32-38
  • (二) 天爵与人爵——历史评价体系32-33
  • 1. 个人评价32-33
  • 2. 社会评价33
  • (三) “言无实不祥”——历史认识论33-38
  • 1. 读史之法34-36
  • 2. 治史之方36-37
  • 3. 历史学的目的37-38
  • 第四章 孟子历史哲学思想的评价38-41
  • (一) 孟子历史哲学思想积极影响38-39
  • (二) 孟子历史哲学思想的局限性39-41
  • 1. 对历史主体的认识方面39
  • 2. 对历史动力的认识方面39-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附录 A45-46
  • 附录 B46-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玉环;论孟子的历史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弓磊;;评析孟子的治乱史观[J];沧桑;2008年03期

3 关桐;论孟子的民本主义[J];管子学刊;1996年02期

4 王兴业;;论孟子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J];东岳论丛;1984年03期

5 徐国利;周良发;;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康宇;;孔、孟、荀历史哲学思想比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王棣棠;试论孟子的历史观[J];兰州大学学报;1981年04期

8 牛增辉;孟子治乱史观探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董文武;刘文英;;孟子历史观新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吕绍纲;;谈孟子历史观的评价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4期



本文编号:527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27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5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