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方法崇拜与“科学朴学”的迷思

发布时间:2017-07-08 16:21

  本文关键词:方法崇拜与“科学朴学”的迷思


  更多相关文章: 朴学 科学主义 方法论


【摘要】:清代朴学因注重实据的方法特征而受到中国现代学人的推崇。胡适、梁启超等人将朴学与实证科学相等同,标举其研究的客观与科学性,使之成为人文科学研究的通则。此一"朴学科学化运动"显露出现代学人的科学主义与方法崇拜迷思,亦由是造成了对朴学内涵、近代西方实证主义的双重误读。缘于科学主义的庇佑,朴学方法自身的局限性被遮蔽,其适用范围也因此被过度扩展。通过对清代朴学家及其后继者学术践履的考察,可以发现朴学无助于研究者抛弃立场预设而达致完全客观。借助伽达默尔对诠释前理解等概念的探析及其对人文科学中的唯方法论倾向的批判,任何方法都无法将诠释者自身的前见清除,以达致对文本原义与作者心理的重建。"真理"与"方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桥接。朴学的解释效力有其适用范围,研究者不宜标举"唯朴学主义"而排斥与贬损其他合理的治学理路。"科学的朴学"本是主义建构的产物,是研究者的期许而非实际。作为一种方法,朴学无法承诺产出普适性的真理。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朴学 科学主义 方法论
【分类号】:B249
【正文快照】: 时下,学者之于“别现代”话语的激辩,仿佛是二十世纪初“问题”与“主义”之争的重演;而论者依凭“方法”,质疑、乃至消解“主义”建构,则好似是对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与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有关“真理”与“方法”择选分歧的异时回应。考诸中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屹东;;科学主义的实质及其表现形式[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1期

2 李丽;;科学主义的价值之维[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3 李侠;;科学主义与启蒙的两条出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俞小敏;;科学、科学主义与意识形态[J];科技风;2008年07期

5 汤本顺;梁庭欢;;论科学主义争论的起源及其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浦艳秋;;西方科学主义批判的历史梳理及分类[J];黑河学刊;2008年05期

7 张今杰;论科学主义的兴衰[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5期

8 赵华;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评介[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胡存之;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悖论的人学批判[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李侠,邢润川;论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的危机与局限[J];学术界;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波;李亚晓;王凤;;科学主义心理学的人文缺失[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文登;丁道群;;以实践的观点看两种取向心理学的对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杨爱华;胡新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价值观——科学主义与工具主义并驾齐驱[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高衍超;;科技:从改造到理解——科学技术进步模式的本质追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彭纪南;;从我国科学文化领域新近的两场论争所想到的[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丽;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之省思[D];复旦大学;2006年

2 王洪兰;科学主义与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耿红卫;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永强;理性文明的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艳秋;科学主义引发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2 胡江东;科学主义在中国的现状及其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杨赛;科学主义影响下的媒体装置艺术[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4 龚亮;科学主义的演进、历史作用与当代价值走向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吴瑞清;科学主义的惯性[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侯彪锋;科学主义的多态性及其本质[D];河南大学;2012年

7 宋U,

本文编号:535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35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