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超越性生死观及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17 21:30
本文关键词:《庄子》超越性生死观及现代意义
【摘要】:虽然《庄子》哲学指出了现象世界的相对性和流变性,也确实存在某种层面上的相对主义倾向;但其目标并不是追求这些相对的观念,而且其哲学的终点也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恰恰相反,《庄子》哲学以对这种相对性的否定,来达到其超越性的目的。也就是说,《庄子》哲学中关于相对性问题的论述,仅仅作为其实现超越性目标的其中一环。为了展现其哲学的超越性指向,也就要超越相对性的现象世界,以飞升到具有超越性的“道”的境界。而在这种超越性哲学的视域下,《庄子》哲学的生死观则展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及超越性特质,在其生死观的任何一个层次中,都始终彰显着一种追求超越性目标的趋向,即始终表现出指向超越境界的“道”的志趣。这种超越性指向,无论对人异化的批判,还是对人的主体价值及精神自由的追求,始终如一地贯穿于《庄子》哲学的生死观之中。而这对于后世乃至现代,都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庄子》哲学的生死观给予生活在当下的现代人,在人生意义方面以重要的启示。《庄子》哲学反对人的异化,追求主体价值;重生不恶死,达观于死生等精神,蕴涵的现代价值,亟待我们去挖掘、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庄子》 “道” 超越性 生死观 现代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3.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20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7-10
- 二、文献综述10-16
- 三、研究方法16-17
- 四、论文逻辑、内容及创新17-20
- 第一章 《庄子》哲学的超越性特质20-43
- 第一节 《庄子》认识论的相对性及特点20-36
- 一、关于认识论的问题20-22
- (一)认识论20-21
- (二)相对性21-22
- (三)相对主义22
- 二、《庄子》哲学中的相对性22-32
- (一)万物的相对性23-28
- (二)是非的相对性28-32
- 三、《庄子》哲学认识论的特点32-36
- (一)对相对性问题的认识32-34
- (二)相对主义倾向及其超越34-36
- 第二节 《庄子》人生哲学的超越性36-43
- 一、关于超越性的问题36-37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性特质37-38
- 三、《庄子》哲学的超越性38-43
- (一)以“道”的绝对性实现超越性——“道通为一”39-40
- (二)以“道”的普遍观超越万物差异——“齐物”40-41
- (三)以“道”的普遍观超越主观成见——“齐论”41-43
- 第二章 《庄子》超越性的生死观43-64
- 第一节 超越“富贵”“天下”——“全生保身”生死观43-49
- 一、对“保身”“全生”的提倡43-46
- (一)“全生”“保身”43-46
- (二)存有生命“本真”46
- 二、对“富贵”“天下”的超越——“全生保身”46-49
- (一)批判“殉物”46-47
- (二)超越“富贵”47-48
- (三)超越“天下”48-49
- 第二节 超越现实社会——“以死为真”生死观49-55
- 一、庄子时代的社会状况50-51
- 二、对黑暗社会的超越——“以死为真”51-55
- (一)人生即是苦难51-52
- (二)价值取向的世俗化52-53
- (三)现实社会的黑暗不公53
- (四)死即超越——“以死为真”53-54
- (五)死即超越——“以死为乐”54-55
- 第三节 超越世俗生死之见——“死生无变”生死观55-60
- 一、世俗生死观中的生死对立55-56
- 二、对世俗生死之见的超越——“死生无变”56-60
- (一)破除恐惧、神秘与迷信56-57
- (二)超越“乐生恶死”观念57-58
- (三)超越世俗生死观——“死生无变”58-60
- 第四节“道通为一”——“不死不生”生死观60-64
- 一、“道通为一”——“道”的境界60-61
- 二、“道”视域下的生死——“不死不生”61-64
- 第三章 《庄子》超越性生死观的影响与现代意义64-79
- 第一节 《庄子》超越性生死观在历史地位64-70
- 一、文化精英层的接收64-68
- (一)《庄子》哲学贯穿中国思想史65-66
- (二)《庄子》哲学对文艺美学影响66-68
- 二、对普通大众层的影响68-70
- (一)对“重生”、“全生”思想的继承68-69
- (二)对“神人”境界的发挥及歪曲69-70
- 第二节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生命困惑70-74
- 一、现代社会带来的生命困惑71-73
- 二、中国人于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困惑73-74
- 第三节 《庄子》超越性生死观的现代意义74-79
- 一、对现代人处世哲学的启示75-76
- 二、对现代人生命意义的启示76-79
- (一)反对人的异化,追求主体价值77
- (二)重生不恶死,,达观于死生77-79
- 结论79-80
- 参考文献80-85
- 致谢85-88
- 个人简历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节;;超越、超越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李蜀人;;道不远人——《庄子》内篇中的哲学思想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3 蔡志军;;超越维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哲学及其当代价值[J];船山学刊;2013年02期
4 吴倩;;“超越性”还是“非超越性”——安乐哲儒学天道观论析[J];齐鲁学刊;2013年02期
5 尤吾兵;;从“道德生命”论到“关系生命”论——生命论中“超越性”意蕴的应然转向[J];中州学刊;2013年02期
6 李振纲;张伟;;“文明”的反思——庄子的历史与文化批判[J];现代哲学;2012年04期
7 孙亦平;;从幸福观的角度解读庄子的生命哲学[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8 周兵;;论庄子生死观的四种境界[J];中国哲学史;2012年02期
9 陈鼓应;;道——精神家园[J];中国道教;2011年05期
10 张和平;;“天籁”新解——兼论“天籁”与庄子哲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554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5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