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庄子》内圣外王思想蠡测

发布时间:2017-07-30 18:29

  本文关键词:《庄子》内圣外王思想蠡测


  更多相关文章: 《庄子》 政治哲学 内圣外王 逍遥 齐物 在宥


【摘要】:庄子是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提出“内圣外王”理念的第一人。但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庄子的“内圣”之学长期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外王”之道却长期受到忽视。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庄子政治哲学的重新梳理,以照见庄子所谓的理想社会之概貌。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结合原典详加推敲,直探庄子之本义。本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论,主要探讨了研究庄子政治哲学所要厘清的三个问题:政治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有关庄子其人其书;中西政治哲学的统一性与相异性。在厘清以上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对庄子“内圣外王”的实现之道做了简要阐释。第二部分为“‘内圣’以及‘养生’大义”。首先从分析道家“道”之理念与“天人合一”的关系出发,不断深入阐发庄子“内圣外王”思想的理论基础。继而,通过对“逍遥”与“自由”二义的比较分析,对符合道家理想的君主品格和民众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三部分为“‘外王’以及‘在宥’精要”。以对“齐物论”的深入分析破题,进而从君权弱化、无为政府、民众自治这三个方面对庄子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进行了揭示,进一步分析了庄子对政治本身的深沉思索。最后是结语,总结了庄子政治哲学的独特性与深刻性,充分肯定了“内圣外王”理念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庄子》 政治哲学 内圣外王 逍遥 齐物 在宥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3.5
【目录】:
  • 作者信息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引言9-17
  • 一、政治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9-10
  • 二、关于《庄子》一书的著者10-11
  • 三、中西政治哲学的统一性与相异性11-12
  • 四、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2-15
  • 五、“内圣外王”之道15-17
  • 第二章“逍遥”与“内圣”之道17-33
  • 一、“道”与天人合一17-20
  • 1.“物物者”的“道”是逍遥和自然的融合17-19
  • 2.天人合一与内圣外王19-20
  • 二、“自适其性”的逍遥是对“物化”的超越20-25
  • 1.逍遥与自由辨析20-21
  • 2.“物物而不物于物”与人的异化21-23
  • 3.“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个性的解放23-25
  • 三、无己无功无名的理想人格25-28
  • 1.政治主体的德能兼备25-26
  • 2.至人无己26
  • 3.神人无功26-27
  • 4.圣人无名27-28
  • 5.还与众人同28
  • 四、“虚己以游世”的不合作主义28-33
  • 1.“入世”是与极权同流合污29-30
  • 2.“出世”近乎“个人主义”30
  • 3.“游世”即不臣、不友30-33
  • 第三章 无为而治与在宥天下33-49
  • 一、“物我不二”与“万物皆一”33-36
  • 1.“天人不相胜”与“物我不二”33-34
  • 2.“齐物”即是“平等”34-35
  • 3.“皆天之所子”的政治“齐物”35-36
  • 二、君上无为与“天下大治”36-40
  • 1.“无为”即不干涉主义37-38
  • 2.“上必无为”与“下必有为”的不易之道38-39
  • 3.君主“无为”的意义与权力制衡39-40
  • 三、无为政府的义务性职能40-44
  • 1.“蕃息蓄藏”的发展模式41-42
  • 2.“皆有以养”的社会救济42
  • 3.“百官相齿”的制度建设42-43
  • 4.“应时而变”的礼仪法度43-44
  • 四、“相忘于江湖”的自治主义44-49
  • 1.“相濡以沫”与“盗亦有道”45
  • 2.治者的“在宥”之术45-46
  • 3.自治的泰道46-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永亮;《庄子》在两汉之传播与接受[J];文学评论;2001年03期

2 陈红映;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于民雄;自然与自由──庄子“相忘于江湖”解[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4 叶京;读《庄子》拾穗——知无知 言与意[J];华夏文化;2001年03期

5 吴瑞霞;论庄子的思维与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谢明仁,韦玲娜;略论庄子思想的社会基础[J];艺术探索;2001年05期

7 金德三;庄子思想的当代意义二题[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8 包兆会;论庄子之游[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包兆会;二十世纪《庄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10 王运生;庄子思想的发扬者——嵇康[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水德;;庄子思想三重间架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侯桂运;;庄子的尧舜观[A];2009中国(诸城)大舜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于民雄;;自然与自由——庄子“相忘于江湖”解[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5 刘云章;;阐释庄子:生命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季岸先;;刍议《庄子》海洋意象及其当代教育价值[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7 李建盛;;从政治哲学到诗意美学——“老庄”比较视域中的庄子美学思想[A];东方丛刊(1997年第3辑 总第二十一辑)[C];1997年

8 张艳艳;;德性与情欲的悖立与悖合——庄子人学的审美指向及意义[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9 李建盛;;庄子的美学思想与先秦历史文化语境[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10 袁振保;;庄子思维方式与文学艺术[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长虹;刘冬颖正解《庄子》[N];中国邮政报;2007年

2 刘士林;庄子生存思想的现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7年

3 寓真;独具只眼,透悟庄子[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赵云峰;庄子文化——可以在国际上推广的文化品牌[N];商丘日报;2009年

5 志丹高级中学 封金河;庄子一人类精神的守护者[N];延安日报;2011年

6 ;弘扬庄子文化国际高层论坛举行[N];光明日报;2006年

7 吴淑玲;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N];光明日报;2007年

8 董延喜;民权的庄子 商丘的庄子 世界的庄子[N];商丘日报;2006年

9 ;庄子的世界与世界的庄子[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陈鼓应;《庄子》注译与我的体会[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丁媛;《庄子》丑意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洪雅琳;徐复观的《庄子》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5 史国良;《庄子》内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红;《庄子》阐释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万勇华;庄子的理想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贾学鸿;《庄子》结构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剑虹;自然与自由:庄子身体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民;论庄子的悲情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龚平安;庄子“无为”思想的教育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苗;庄子的“反知”与“真知”[D];西南大学;2011年

4 雷江梅;庄子政治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靳瑞霞;试论庄子“道”之思想体系[D];郑州大学;2004年

6 庄鹏;浅论庄子之梦[D];云南大学;2011年

7 陈启庆;《庄子》修辞策略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林;《庄子》方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罗媛;庄子社会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王艳;庄子之“乐”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5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95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