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劳动视域中人的三种存在样态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劳动视域中人的三种存在样态
【摘要】:在马克思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他用以解释人的现实存在的“感性的活动”或“对象性的活动”这一概念。从存在论上看,这一概念无疑是要对人的存在状态作出描述。当然,在马克思那里,他没有满足纯概念地把握人的存在。与他的哲学关注现实存在的人及其世界相契合,当马克思历史地考察人的本然存在样态时,“感性的活动”概念遂被理解为“生产劳动”或“生产生活”的活动。由于把“生产生活”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第一个历史行动,所以,马克思也就为人的历史的存在确立了一个起点上的根据。当马克思把历史分析的目光聚焦到私有财产的运动、特别是当代高度发达的私有财产运动的上面时,马克思发现,原来作为表现人自己感性生命的活动,产生了历史的歧出,即原来使人成其为人的那个“本真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人在异化劳动的境遇中,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人性或人作为人的本质。为了更加清楚地再现人的这一异化的存在状态,马克思具体分析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私有财产”与人的“现实的感性生命”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分析,马克思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人的感性生命的发展曾经需要私有财产,同样,人的感性生命的发展需要扬弃私有财产;而“无产”和“有产”的对立,在当代当被理解为“劳动”和“资本”一种内在的、能动的矛盾关系。正是基于上述结论,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的异化存在状态毕竟会随着资本成为世界性的异己力量而变得不堪忍受。而这个时候,扬弃异化就成为一种必然。在异化劳动被得到积极扬弃的社会,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不再是一种苦役,生存不再是一种压抑而是一种表演。因为,由于强制的、奴役人的社会分工的消失,加之人的自由时间的增多,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这是一个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个体和类、自由与必然之间的矛盾得到真正解决的社会,也是“劳动解放”中人的自由个性的存在样态。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学说 存在样态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3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1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一、选题依据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第二节 选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及研究方案9-11
- 一、选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9-10
- 二、选题研究方案10-11
- 第一章 本真“劳动”概念中的人的本然存在样态11-22
- 第一节“感性的活动”概念对人的“类特性”的揭示11-17
- 一、对费尔巴哈感性原则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吸收11-14
- 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与人的“类特性”14-16
- 三、劳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16-17
- 第二节“生产活动”概念对人的现实存在的历史揭示17-22
- 一、“生产生活”与“现实的个人”17-19
- 二、“原初历史关系”中的“人”19-22
- 第二章“异化劳动”学说中的人的异化存在样态22-30
- 第一节“异化劳动”学说的提出22-25
- 一、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22-23
- 二、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23-25
- 第二节 劳动和资本的对立25-27
- 一、“无产”和“有产”的对立25-26
- 二、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26-27
- 第三节 私有财产与人的现实的感性生命27-30
- 一、劳动的分工与私有财产27-28
- 二、私有财产与人的现实感性生命28-30
- 第三章“劳动解放”学说中的人的自由个性样态30-39
- 第一节 劳动解放问题的提出30-32
- 一、劳动解放的必要性30-31
- 二、劳动解放的可能性31-32
- 第二节“自由时间”的增加与人的全面发展32-36
- 一、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的关系33-34
- 二、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空间34-36
- 第三节 自由劳动与人的审美化生存36-39
- 一、自由劳动36-37
- 二、生存是一种消遣37-39
- 结束语39-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4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渝霞;后现代主义时期美的创造与异化劳动[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2 李红梅,李志英;扬弃“异化劳动”的具体形式,全面实现人的价值[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曹毅哲;杨玉;吴红蕾;;异化与信仰——从异化劳动的角度看人的信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张小伟;蓝常周;;论形上迷失与异化劳动[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程新英;;从异化劳动到唯物史观[J];学术交流;2007年06期
6 李群娟;;异化劳动和审美救赎[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年01期
7 王会平;;异化劳动的超越与人的生存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8 李瑞瑞;;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岑淳;程平;;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四个规定的逻辑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10 张彬;;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孔润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伦理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戴生岐;;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孕育和形成[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周树智;;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哲学诞生的重大标志——兼评黄楠森先生对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的否定[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赵润琦;;劳动与异化劳动[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肖恩·塞尔斯;高雯君;;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张莉;;异化劳动与休闲关系的探析——基于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思考[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8 张卫霞;;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及审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札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善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认识[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学明;今天,我们究竟如何看“劳动”[N];文汇报;2006年
2 李惠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产权[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青;马列劳动思想及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D];苏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成竹;论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及其运思方式[D];山东大学;2006年
2 王佳灵;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及其当代意义[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熊小果;论异化劳动和劳动解放[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戚青丽;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祝恩;异化劳动与非异化劳动对比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6 张韵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域下的消费主义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吴昊坤;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8 单伟;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现代性批判的先导[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刚;透过异化来解读现代人类生存矛盾[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田蓉;关于文化异化问题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10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1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