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
发布时间:2017-08-04 04:07
本文关键词:试论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
【摘要】:对于中国整个古代和近代关于知行观的研究,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他的知行观是从革命需求的角度提出的,但却是从唯物主义、辩证的角度论证了知行关系。本文从孙中山知行观形成前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分析入手,通过对其具体内容的解读和研究特点、研究方法的阐释,,最终从他知难行易说进步和局限的角度得出文章结论。鉴于现今对于孙中山知难行易说研究的盲区,文章始终确立在客观的角度进行举证和分析,探讨其知行观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重点分析了他学说中关于“知”和“行”的重新定义、对于知行主体分类的标准和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引发人们对于现今工作和生活中一些知行问题的身体和探讨。
【关键词】:孙中山 知难行易 行先知后 心理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第一章 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13-20
- 第一节 历史背景13-14
- 第二节 理论背景14-20
- 一、 知易行难15-16
- 二、 知先行后、知行合一16-17
- 三、 行先知后17-20
- 第二章 知行观的内容20-33
- 第一节 知和行的关系20-27
- 一、 以饮食为证20-22
- 二、 以用钱为证22-25
- 三、 以作文为证25-27
- 第二节 能知必能行27-28
- 第三节 不知亦能行28-30
- 第四节 有志竟成30-33
- 第三章 知行观的特点33-41
- 第一节 研究方法33-37
- 一、 重新定义“知”和“行”的含义33-35
- 二、 关于行先知后问题的解析35-37
- 第二节 研究目的37-41
- 一、 反对轻知怯行38-39
- 二、 提倡知难行易39-41
- 第四章 知行主体的分类41-46
- 第一节 先知先觉43-45
- 第二节 后知后觉45
- 第三节 不知不觉45-46
- 第五章 孙中山知行观的评价和影响46-52
- 第一节 评价46-49
- 一、 知行观的进步性46-47
- 二、 知行观的局限性47-49
- 第二节 影响49-52
- 一、 现实革命的指导意义49-50
- 二、 对现代生活的影响50-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波;中国哲学史上知行观的论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李天敏;孙中山的知行观述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3 贺福安;孙中山的知行观新论[J];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4 高宇,高星斗;“知行”观的演进及其意义[J];滁州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陈邵桂;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理论的研究与传播及其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6 朱小玲;孙中山国民心理建设思想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曾凯;;论孙中山知行观的辩证性[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方先菊;浅谈孙中山的知行观[J];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曹选玉;试论孙中山“知难行易”说[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王俊涛;中国哲学中知行观的争论和演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617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1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