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黑格尔对“自在之物”的批评

发布时间:2017-08-07 14:24

  本文关键词:黑格尔对“自在之物”的批评


  更多相关文章: 不可知论 自在之物 绝对理念 意识


【摘要】:“自在之物”是否可知,一直是困扰现今哲学家甚至普通人的问题。如果它不可知,那么我们只能满足于现象界的知识。但这对于具有理性的人类来说实在是一种困扰,因为理性的本性就是追求无限。那么不可知的自在之物也承受不起康德所给予的赞美: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界限,为信仰留下地盘。这样的“自在之物”是一个完全的空虚,甚至连我们的一场梦都不如。如果自在之物是可知的,如何证明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自在之物”这个问题,在古希腊哲学、经验派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中有一条内在线索。在这样的哲学传统中来解释这个问题,就会更为明晰。其中康德、炓格尔的思想尤为重要。人类的思维被自然态度束缚的太久,若要即刻理解黑格尔的哲学确实不易。只有深刻理解“自在之物”为何是可知的,才能够将我们从怀疑论中解救出来。 为此,我们首先对几个关键概念做了详尽阐述。这其中有“自在”、“自为”、“自在之物”、“知性”、“力”,具体内容分散在各个章节。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接着便依据黑格尔的逻辑学来论述:被我们用来把握事物的各个范畴并不是空洞的形式、绝对的静止,而是有内容和运动的,并没有孤立、空洞的概念。在《精神现象学》中,我们分析了意识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展。低级意识中所包含的否定因素决定了它们必须提升。我们在这里发现了“自在之物”在意识屮滋生的土壤,,现在我们就可以成功的论证它是可知的。
【关键词】:不可知论 自在之物 绝对理念 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516.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论7-11
  • 第一章 有关“自在之物”的几个概念的分析11-15
  • 第一节 “自在”的含义11-12
  • 第二节 自为、自在自为12-15
  • 第二章 “自在之物”在哲学史中的进展15-20
  • 第一节 古希腊哲学中的潜在的“自在之物”15-16
  • 第二节 外在世界的内在化过程以及“自在之物”的消解16-18
  • 第三节 康德所强调的作为“界限”的“自在之物”18-20
  • 第三章 逻辑学中的批评20-30
  • 第一节 新逻辑的特点20-23
  • 第二节 从“纯有”到“自在之有”23-27
  • 第三节 “自在之物”的展现27-30
  • 第四章 《精神现象学》中的批评30-44
  • 第一节 科学认识的几个重要方法30-34
  • 一、 体系是真理的真实形态31-32
  • 二、 实体即主体32-34
  • 第二节 在意识自身中确立真理的尺度34-36
  • 第三节 从感性确定性到知觉:物的自身矛盾36-40
  • 一、 感性确定性37-38
  • 二、 知觉38-40
  • 第四节 力与知性:对自在之物的直接批评40-44
  • 结语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刘黎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工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6 杨树森;正确理解黑格尔对同一律的批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张盛彬;评逻辑研究中的极左干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黄振地;;论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中“自我意识”概念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敏;;(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灏;;没有经验支持,陈述如何为真?——论分析陈述特有的证实方式[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赵峰;;无翼之“鸟”为什么需要“鸟类学”?——对温伯格观点的反驳与思考[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5 范登殿;合同诈骗罪中“合同”概念之解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柏;论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宝峰;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李晓Pr;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5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35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3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